守魏延旗号。城南也有一支人马,约有数千,打着东吴丁奉旗号。”
司马懿即令二子:你二人分别领兵出城,将吴、蜀两军赶走,不必追杀。
二子领命,分从南、北门率军而出。司马懿即对二申道:你二人怎么说?如今连东吴都派兵来了,难道也是你兄弟去孙权那里报信,引其兵来不成?
申仪辩道:此皆是孟达要反,并与吴、蜀勾结。某与孟达不合,大魏朝中无人不知。天子将某兄弟分辖金城、上庸,亦为监督孟达之意,将军不可冤枉了我兄弟二人。那孟达与蜀国李严常有书信来往,诸将皆知;若又与东吴相通,亦非意外之事。
司马懿见二申服软,即便拉回话头,将其兄弟善言抚慰一番。
正说至此,司马师、司马昭引军回城,同时入帐禀报:魏延与丁奉见说孟达已死,我大军据城而守,便不敢来战,今已退兵。
司马懿大喜,即遣人上表,将擒斩孟达之事奏知魏主。
曹睿不知其父曹丕与孟达所定密计,闻报则先是大惊,继之大喜,对群臣赞道:侥幸侥幸。若非因徐公明之死,而复用司马懿为帅,我大魏危矣!
于是下诏:将孟达首级悬于洛阳城头示众。孟达之子议督军孟兴,免为庶民,令迁徙右扶风。封申耽怀集将军,徙居南阳;申仪为魏兴太守,封员乡侯,屯于洵口。
画外音:申耽原是上庸世家豪族,在当地名望、势力独一无二。此番相助司马懿平叛,本应厚封,但司马懿故以通蜀嫌疑为由,奏请魏帝将其兄弟调离上庸,可谓用意良深。申耽兄弟雄踞上庸、金城三十年,除魏蜀吴三家之外,可说是汉末诸侯中割据时间最久者。
司马懿即命李辅、邓贤把守新城三郡,自此上庸换了司马氏嫡系将领。安顿已罢,司马懿便引兵至洛阳,入京来见魏主。
曹睿:朕一时不明,误中反间之计,悔之无及。今孟达造反,非卿制之,两京危矣!
司马懿:臣闻申仪密告反情,欲表奏陛下,恐往复迟滞,故不待圣旨,星夜而去。若待奏闻,则中诸葛亮之计也。今有孔明回复孟达密书,陛下看过便知。
曹睿:卿之学识,过于孙、吴!就请贤卿引军出关破蜀,特赐金钺斧一对,后遇机密重事,不必奏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