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符令,征调宛城诸路军马。
未及出兵,忽报上庸太守申耽家人现在府外,有机密事求见。司马懿令唤入问之,其人报说孟达欲反。更有孟达心腹李辅、外甥邓贤,随状出首。
司马懿故作不信:孟达乃魏国重臣,你家主说他造反,有何为证?
申府家人:今有蜀汉丞相写给孟达回书,误下在家主府衙,都督请看。
司马懿阅览来说,见果是孔明笔迹,一点不差。因暗思道:孔明一生精明,怎会将寄给孟达之书,误下到申耽手中?我知之矣。此必因未知孟达归降诚意,以此计令申耽催逼孟达速作决断,以释自己内心之疑。未料申耽却来我处告发孟达,孔明,你今番失算也!
想到此处,不由以手加额,对二子说道:此乃皇上齐天洪福也!孟达一举,两京休矣!我先擒之,诸葛亮定然心寒。
遂重赏三人,使其回报申耽、申仪兄弟,约定里应外合,擒杀孟达叛贼。
三人离去,司马师既对父亲道:可急写表,申奏天子。
司马懿:若等圣旨,往复一月,事无及矣。
因又猛然想起,当年孟达与文帝曹丕所定诈降之计,欲诱诓孔明至上庸擒之。幸被自己在旁听到,今日此事,果然发生。
想至此处,不由冷汗皆冒,暗道侥幸,立即传令:速集三军。日夜兼程,如迟立斩。
一声令下,三军开拔。疾行七日,已望见新城垛口。便令扎营造饭,来日攻城。
却说孟达在新城,这日请金城太守申仪、上庸太守申耽前来赴宴,席间说道:某已通过好友李严,与孔明约期起事,请其前来新城三郡。名为合兵北伐,实是诈降之计,以诓孔明入瓮,擒而杀之。我等建此大功,报于魏主,则必得新帝重任,不亦可乎?
申氏兄弟闻此,故作失惊:孔明若带大军前来,我等如何下手?
孟达:孔明到时,见城内容不下许多军马,必将大军扎于城外,自率少数侍卫进城。某请孔明赴宴,埋伏刀手于壁间帷后,手到擒来;再请二公相助,稳住其护卫之军,就于席间杀之,不许一人走脱。共擒孔明之后,再以其令符到城外大营,夺其大军。兄弟呵,若果如此,你我便立下不世奇功。何愁不位至三公,继而封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