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四处奔走,游说国中士人,固为孙丞鸣冤。孟玖闻知大怒,诬告费、宰二人是为孙丞同党,奏请一并诛杀。
成都王不辨是非,便令将孙丞及费慈、宰意一并诛之。天下人闻之,无不为三人含冤,痛恨孟玖。成都王此前久享贤王之名,此时便显其昏聩,大失天下之望。
孟玖既杀二陆,便劝成都王重新遣将出兵,与张方一同进攻洛阳城,成都王从之。
成都、河间、长沙三王对战,从八月直到十月不停,军士死伤无数,血流漂杵,洛阳周围数百里之民苦不堪言。
十一月,长沙王司马乂奉惠帝车驾亲征,突袭张方大营。
张方见天子乘舆亲至,不敢交锋,只得引军出城。长沙王乘势追击,张方大败,直退五十余里。部将因此大惧,皆劝张方趁夜而退。
张方说道:胜负乃军家常事。今虽一败,何足为惧?善用兵者,常败而后功。今我更复向前作垒,出其不意,外引廪谷以足军食,待城内粮尽而发奇兵攻之,乃致胜奇策。
于是不听部将之劝,复引兵进逼洛阳,于七里外筑垒数重。
长沙王大胜张方,不再以其为意,及闻复至,且筑方垒,于是遣军攻之,屡战不利。
三王战之日久,天子忧虑如焚,百姓苦不堪言。
镜头转换,洛阳皇宫。
这一日惠帝升殿,聚集朝臣商议,如何解争罢战。
众官进言奏道:长沙王与成都王乃是同胞兄弟,皆为宗室之胄,武帝嫡亲。陛下可遣重臣,持天子符节劝其和好,不必作此无谓之战,陷万民于水火。
惠帝准其众议,于是诏命中书令王衍为太尉,光禄勋石陋代为司徒,持天子节,至邺城劝说成都王司马颖止兵,可与司马乂划分秦陇雍凉之地,割据一方。
司马颖眼见得长沙王已是内外交困、强弩之末,怒而不从。
王衍与石陋劝说无果,只得离开邺城,回报皇帝。
司马乂闻而惊惧不已,于是亲修书遣使到邺城,呈与成都王司马颖,请求罢兵。
成都王开视其书,见书中略云:
先帝应天承运统一四海,亲秉劳苦方成帝业,至天下清平,福泽子孙。孙秀作逆,违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