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克,太武帝大为后悔。后以崔浩辅东宫之勤,赐缯絮布帛各千段。
太武帝二月至长安,发现佛寺中藏有兵器,便怀疑僧侣与盖吴通谋作乱。
令清查寺院财产,又发现许多酿酒器具及大量财物,皆为州郡牧守、富人寄存,同时搜出僧侣藏匿妇女以恣淫乐地下窟室。
崔浩趁机劝太武帝杀尽天下僧侣,焚毁全部佛经、佛像。
太武帝听信崔浩,遂下令在全国灭佛。太子拓跋晃崇信佛教,预先走漏消息,使许多僧侣得以逃脱,大批佛经、佛像得以保留。
由此太子及举朝信佛公族家属,无不痛恨崔浩。
闪回结束,书接前文。
宋人颜白鹿私入魏境,诈称宋青州刺史杜骥使其来归降魏,太武帝信以为真,命崔浩给杜骥写信,并令永昌王拓跋仁、高凉王拓跋那率兵往迎,攻宋冀州刺史申恬于历城。
杜骥遣其司马夏侯祖欢等率兵救历城,魏军遂攻兖、青、冀三州,至清水以东而还。
崔浩以汉人身份最受皇帝宠信,自然成为鲜卑贵族打击目标。崔浩对鲜卑贵族亦不客气,还企图按照汉族世家大族思想,分别氏族高下,欲大整流品,明辨姓族。
表弟卢玄劝道:创制立事,各有其时。北朝中汉官乐为此者,讵有几人?兄宜三思。
崔浩不从,从而得罪众多鲜卑贵族。太子拓跋晃监国,崔浩专制朝权,荐冀、定、相、幽、并五州数十人,皆为郡守。
太子道:先征之人,亦州郡之选,在职已久,勤劳未答。宜先补郡县,以新征者代为郎吏。且守令治民,宜得更事者。
崔浩固执己见,终使所荐者任职。
中书侍郎高允对东宫博士管恬说道:崔公其不免乎?苟遂其非而校胜于上,将何以堪!
太武帝命崔浩续修国史,崔浩对全书损益褒贬,折中润色,续史名曰《国记》。着作令史闵湛、郗标建议刊刻于石,同时刊刻崔浩所注《五经》。
于是在天坛东三里处营造碑林记之,方圆一百三十步,用工三百万才告完成。
《国记》秉笔直书,尽述拓跋氏历史,详备而无避讳,而石碑树立通衢,立刻引起往来行人议论。鲜卑贵族无不愤怒,先后到太武帝前告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