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恩,尚且被杀,便即人人自危,渐渐离心。李密不能夺得天下,种因于此。
李密虽然内讧获胜,但见军心尚未稳固,遂暂罢攻城,而遣房彦藻、郑颋东出黎阳,分道招慰山东诸州县反王。
房彦藻因而东出黎阳,以手书招纳窦建德归降,使来见魏公李密。
窦建德复书愿降,卑辞厚礼,并以罗艺南侵为由,需扞御北边,请恕不能前往拜见魏公。房彦藻归还洛口,行至卫州,却遇王德仁部兵,不由分说,便将房彦藻杀之。
李密闻说房彦藻死讯,勃然大怒,遂遣徐茂功为帅,率军前往攻打林虑山,务必擒杀王德仁,以为房彦藻报仇。徐茂功领兵前往,只一战便将林虑山数万之众击溃。
王德仁仅率数百骑逃出,因走投无路,只得西入长安降唐。
窦建德既降,李密又拜梁郡太守杨汪为上柱国、宋州总管,并以亲笔手书谓曰:昔在雍丘之时,曾相追捕,射钩斩袂,不敢庶几。
字幕:杨汪,字元度,祖籍弘农华阴,曾祖杨顺时携家徒居河东。
弘农杨氏乃是名门望族,汉太尉杨震、杨彪,便是杨汪先祖。其父杨琛曾拜仪同三司,及杨汪其后显贵,追赠父爵为平乡县公。
杨汪少年时为人凶疏,好与人斗,拳脚所击,无不颠踣,凶猛至极。长大成人之后,却又折节勤学,专精《左氏传》,曾为周冀王侍读,由是知名,累迁夏官府都上士。
杨坚受禅为帝,赐爵平乡县伯,食邑二百户。炀帝即位,守大理卿,因勤于政事,岁余转拜国子祭酒。帝令百僚与杨汪讲论,天下通儒硕学会萃,论难锋起,皆不能屈杨汪。
杨玄感反河南时,杨汪举荐裴弘策出师御之,因战不利,炀帝贬杨汪为梁郡通守。后李密频寇梁郡,杨汪勒兵拒之,屡挫魏军锋锐。
便在此时,杨汪收到李密私书,于是遣使往来通意,与魏公眉来眼去。其后未久,便见探马来报:唐王李渊遣建成、世民二子,引十万大军来也!(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