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当时,他26岁。
姜哲用上一幅作品,对比这幅画中的丢勒形象。可以看出,相貌装扮差别比较大。
丢勒留着波浪的长发,蓄起胡须,带着当时最流行的黑白条纹的帽子,以及象征高贵的白手套。
在姜哲看来,两幅画差别最大的,是丢勒的眼神。22岁的丢勒,还有一丝青涩,在26岁时的丢勒,眼神中则透露出自信与沉稳。
姜哲还在这张画上,看到了丢勒非常著名的签名,一个略微变形的a,下面是一个d。
对于这幅作品,姜哲只是研究,没有临摹。
他把学习重点,放在第四幅作品上。
丢勒在28岁时,创造了这幅举世闻名的自画像,他在画中留下文字:“我,来自纽伦堡的阿尔布莱切特——丢勒,用最和谐的色彩,为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画上还有他的一個签名。
那这幅画,相比之前的自画像,更加知名,更加特别。
因为创作自画像,需要镜子,所以,画中人大多数是是侧对镜头的,而这幅画却是正对镜头,创作中会有一些难度。
这幅画上的丢勒,留着长头发,长胡子。俨然已经是一个成功人士,具有不凡的气度。最有意思的是他的手势。
姜哲看着这幅画上的手,第一个确认的是,之前临摹过的合十的手,就是丢勒的手。其次,这一双手的手势,很特别,通常可以在耶稣基督的肖像画中看到。
食中两指无精打采的抬起,是一种祝福的手势。画中丢勒的两根手指,却没有指向别人,而是指向了自己。
姜哲看完这些细节,就开始体悟这幅画的美。无论丢勒使用什么方式,这幅作品最能震撼人心的,还是气势和美。
看着这幅几百年前的自画像,与画中人对视,让他产生一种错觉。一个睿智沉稳的眼神,穿越了500年的时光,正在看着他。
姜哲甚至从这种气势中,感觉到了一丝压力。
他没有回避各种感观,而是细细的品味,然后反向推测,丢勒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想营造的美。
他隐隐抓住了一点神韵。
姜哲生出一起想法,是不是也可以给自己画一幅自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