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判断的?”
姜哲不能说是系统判断,只能找理由:“我看过作者吴隐的介绍,知道他有这么一批刻碑的作品。看到石碑后,觉得可能是吴隐的作品。”
胡老师听明白原因,不知道如何形容此刻的心情。“你去参观了西泠印社,看到有资料,然后看到石碑,就是猜这是吴隐的作品。
你自己想想,可能吗?你花了多少钱?”
姜哲实话实说:“1000元。”
“这么多。差不多是我一个月工资。你能挣钱也不能……”她没说后半段,叹了一口气,才问道:“这东西,还能退吗?”
姜哲答道:“肯定不给退,不过您放心,我已经联络了西泠印社,还有文物部门。他们应该能派人来看看。”
“你还给文物部门打电话了?还想捐给文物部门?”
姜哲点头。
“他们什么时候能来?”胡老师问道。
姜哲有点儿尴尬。
他给西泠印社打过电话,对方开始很兴奋,让自己等待,但是始终没有回复。
姜哲等的急了,又从旅店老板问出临安文物局的电话。
对方也是答应,尽快派人来看,到现在也没来人。
姜哲不明白,为什么他们都表现的一点也不积极。
看到了胡老师的反应,再回想旅店老板给自己电话号码时的表情,那分明就是你上当了的意思。
姜哲有些无奈,可能是这里的文化瑰宝太多了,石碑不够档次?或者对方不觉得这可能是真的。
胡老师让学生们各自去忙,然后回房间一趟。出来之后对姜哲问道:“你什么时候打的电话,对方说没说什么时候来?”
“没说什么时候来,让我等着。”
胡老师考虑半晌,说道:“可能,他们正忙,我考虑,你是不是应该找一个比较权威的人先看一看,然后再考虑要不要捐赠。”
姜哲明白,自己有些一厢情愿了。
自己有系统的帮助,能够找到这几块石碑,而文物部门或西泠印社并不知道这一点。
胡老师看到姜哲有些为难,就说道:“你在临安,有没有认识的朋友?如果没有,咱们可以联系临安美院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