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李瑄令士兵把刚死的马处理一下,让将士们敞开吃一顿。
即便加上经略军的近万士卒,这些马肉吃到腐烂都吃不完。
马肉虽不比驴肉、牛肉鲜嫩,但在这个时代,即便再腥、再柴,那也是肉,能让士兵们垂涎三尺。
李瑄更知道,马肉营养价值极高。
“先为李虞候、崔将军送去。”
李瑄向罗兴吩咐道。
一夜未休息,他依旧抖擞精神。
颇黎率领骑兵暂且离开,估计是与峡口骑兵汇合。
等其他士兵过河,就算突厥骑兵再来,唐军也有一战之力。
李光弼和崔湛吃上马肉后,李瑄才和士兵们一起吃肉。
虽没什么佐料搭配,但李瑄觉得还可以,比想象中的好吃。
李瑄计算士兵们几天内吃不完死马,与其让马肉腐烂,还不如分给丰安县的百姓一些。
等战斗结束,士兵们定有更鲜美的牛羊。
“在下丰安令刘晏,拜见将军。”
新任丰安令得知李瑄召见后,立刻赶来。
李瑄过黄河接见他。
“看起来很年轻呐,难道是开元年间名动京城的神童?”
李瑄很惊异,他第一次见刘晏,看起来不到三十岁,就做到县令的位置。
“虚名而已,将军才是国之栋梁。”
刘晏算是承认。
“久闻君之大名,幸会!”
李瑄身披甲胄,拱手一礼,以示尊重。
李隆基泰山封禅的时候,年仅十岁的刘晏因文章得到李隆基赏识,被封为太子正字。
当时一手策划泰山封禅的宰相张说,称赞刘晏是“国瑞”。
最重要的是,李瑄知道刘晏有宰相之才,更是罕见的理财能手,经济改革家。
“不敢当。”
刘晏连忙回礼,受宠若惊。
他在长安的时候,就听说过李瑄的诗歌,听到李瑄阵斩敌将的事迹。
别看的文人、诗人在诗文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但他们从军都是想成为僚属,以“奇谋献策”的方式立功,渴望“樽俎之间,折冲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