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王维都有深刻的印象。
包括其他的一些作品,无一不展露杜甫的豪迈。
他认为诗人之中,杜子美当属一流。
“我也听说过他的诗句,我们去一见。”
李瑄笑着向王维说道。
后世猜测杜甫在生前籍籍无名,绝对是没有道理的。
先不说杜甫“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等证明他的诗句,就是与李白、王维、高适等大诗人相识,杜甫也不会一点名气都没有。
更何况杜甫还有高光时刻“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
他经历“裘马颇轻狂”的岁月后,在诗人中有一席之地,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论是长安,还是蜀地,都有一大把朋友,帮助一家老小。
他准备“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时候,地方官吏都对其尊重有加。
李瑄猜测,《河岳英灵集》没有杜甫,多半是作者不喜杜甫的诗风,也有作者不喜欢“声律”的原因,而杜甫的诗,非常重视声律。
至于以写应制诗、环谒诗批判杜甫没有“风骨”,大可不必。盛唐的诗人,有一个算一个,谁没写过应制诗?谁没巴结过达官贵人?
哪怕后面杜甫诗风大变,就年轻时的诗,也不至于排不上《河岳英灵集》。
另外,杜甫总是弹出与盛世不符合的音符,导致他的一些诗不敢示人。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之类的诗还好,传出去不一定会有事。
但《兵车行》《丽人行》等杜甫自创的体裁,传出去杜甫难以活命。
就比如历史上天宝十二载所作《丽人行》的“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用北魏冯太后的典故,直接讽刺杨国忠与虢国夫人乱伦。
这要被小肚鸡肠的杨国忠知道,杜甫最少丢掉半条命。
安史之乱没开始,杜甫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撕下盛世的伪装。
李瑄一直认为,杜甫是有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