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瑄与李隆基截然相反。
现在长安流行着一句谚语:天子无威仪,苍生且富裕。
人们说李瑄这个天子,是天下最没有威仪的皇帝。
没有三宫六院;废除太监制度;释放无数宫女出宫;让大量御医出宫,给贫贱百姓看病;仪仗队削减三分之二;关闭了所有的行宫,关闭华清宫、大明宫。
这种节省的,不仅仅是明面上的开支。
在上行下效的情况,满朝文武,人人自勉,不敢奢靡。
无数财富得以用于民生,改善道路、建立济生堂、乡学、慈幼堂,建立日常用度的工厂,更改农业的技术,鼓励百姓种植新品种的瓜果蔬菜。
一切的一切,都是良性循环。
王维也是开了眼界,皇帝竟然还能这样?
以前天下供养皇帝,养一座长安城的王公权贵。
现在则是建立行省,发展中心城市,以国家财政赋税支持,去反哺地方。
以前地方上年年献宝,现在则不必。
“至尊,我年轻的时候,也不想隐居于山水之间,然朝堂诡谲,半生蹉跎,仕途又起起落落。自我明白先帝任我高官,是因为我天下文宗的身份后,想要粉饰太平,我就心灰意冷,躲藏于这辋川之中,行走在终南山之上。我也没能力辅佐至尊了,我是无能之人。”
临终之前,王维又向李瑄说起真心话。
世人认为他是超凡脱俗的隐士,半隐半官,境界高深。
但谁甘心这样?
当李瑄攫取权力,王维虽是秘书监,但他却不选择辅佐。
看到李瑄在政治上的铁血,王维终于明白,他没有这样顶级政治能力。
去地方上为一太守,又有心无力。
李瑄要的是贾至这种能强干、务实的人,要么就是严庄这种心狠手辣者。
“这是摩诘的使命,不必介怀。天下的大臣、宰相,如过江之鲫。而唯有一个王维!”
李瑄笑道。
他早就知道诗人们的心思。
大多诗人、文人,第一要务是当官,当官不成,遇到挫折,才成长为大诗人。
如前世杜甫的诗“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