甸的,说不出的满足。每天站下面,点点数量,多看几眼,嘴里虽然没吃,也觉肚子饱饱的。
“像这样集中那么多人力,花这么长时间去捕鱼打猎,机会肯定不会太多”,张文书伸了个懒腰,打着哈欠,有些倦,“而且,应该也不会每次都这么顺利,轻轻松松获得这么多。这是个持久战,我们今后在山上多布些陷阱,定时查看,既省力,效率又高。”
至于怎么个布法,还得继续商量。
他懂一些,之前也常靠着陷阱捕猎。
不过抓到的小型动物多,像野猪山羊这种,少之又少。
好在王正才和蒋德金都有些见闻,可以补充一下。
关于老人,灾变之后,许多幸存者队伍,都做了错误的决定。
为了躲避丧尸,或是节省食物,妇孺老弱很不受待见。平日里分的食物很少,干的杂活却很多。队伍里强壮的人,对他们打骂欺凌,也是常有的事。遇到紧急情况时,残忍些的队伍,会有意将他们抛弃,用来吸引丧尸,自己好乘机逃脱。
女人和孩子暂且不说。
单说老人,其实这种处置方式,反而让很多队伍失去了潜在生存机会。
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尤其乡下人。
他们体力或许已经衰弱,外出搜寻食物,与丧尸拼杀,确实有所欠缺。但就生存经验而言,并非全无可取之处。
早些年乡下生活艰难,这些人为养家糊口,学过许多技术。
即便自己没学过,至少也听过见过。
传统的农村,并非只有农业。种地之余,大家可能得织个网,编个筐,砌墙上瓦,打井挖河,养些鸡鸭饿,喂点猪狗羊牛……老蒋便是其中的例子。
他刚来时确实狼狈。
性子也怂,除了小胖墩,营地里谁都能说他几句。
但单就贡献而言,仲黎黎,薛甜甜,陆永强几个人加起来,可能也比不上他。老蒋早先下笼撒网,逮鱼摸虾,凭一己之力,可是为营地提供了超过七成的肉食。
他需要的,不过是有人能保护他,给他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然后能听听他的意见,给他一些权限。
张文书给了这些,于是才有了后面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