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车回家。
吃完饭后,陈建业陪同冉秋叶散步,心里还在想着新型合金钢的事。
“想啥呢?”
冉秋叶问道。
“工作上的事。”
陈建业微微一笑。
两人回家之后,陈建业坐在餐桌前,拿出笔记本写写画画。
他写下了4140号钢材的配方,又在配方下面写着自己的改动配方。
他脑海中有新型合金钢的配方,但年代不一样,生产工艺不一样,他不能照搬过来。
千禧年之后能够批量生产的合金钢材料,放在现在,还真不一定能够生产出来。
六十年代的炼钢水平,工艺,生产能力和两千年后都有很大的差距。
‘主要改变碳的含量,那就从01的碳含量开始添加,找到最稳定的配方比。’
陈建业低喃,做出决定。
他开始起草汇报文件。
名字叫做‘新型合金钢材料研发’。
一个半小时后,陈建业放下笔,轻轻吐出一口气。
他已经将自己的思路,立项,研究方法都写了下来。
明天递交给苏新城审核就行。
冉秋叶已经睡着了。
陈建业躺在床上,抓住冉秋叶的一只手,很快睡着。
翌日。
苏新城办公室。
“苏总工,这是我的一点新想法,麻烦你斧正一下。”
陈建业递上写好的汇报材料。
“这么快?”
苏新城一愣,接过材料,当即看了起来。
要是别人递的材料,苏新城放在办公桌上,让他回去等着。
陈建业不一样。
苏新城对他格外关注。
搞技术的人都知道,创新发明的思维,就得年轻人来。
例如成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他们都是在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的时候提出了震惊世界的猜想或者论证。
等到四十多岁之后,基本上都失去了创造力,给年轻时候提出的理论添砖加瓦。
基本上九成九的技术高手,都是年轻的时候大爆发,极少数的人才能做到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