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点头,表示理解。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只是偶然之间的一个想法,这些前辈们竟然已经将其付诸实践并取得了成果。这让他深感佩服,也意识到大家都在为东大国的建设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于是,何雨柱一脸真诚地问道:“敢问那位提出碳化法制取碳酸氢铵的副部长可是姓侯?”
海直言听完何雨柱的话,不由愣了一下,一脸奇怪地看着何雨柱问道:“何副厂长,你是怎么知道我们那位副部长姓侯?”
何雨柱笑了笑,继续说道:“国内目前对于化学工业比较精通的专家,不用猜肯定是那位发明侯氏制碱法的侯先生。而且刚才听海科长说话时,您的眼神中流露出尊敬和崇拜的光芒,所以我就大胆地猜测是不是侯先生提出的这项技术!结果没想到我还蒙对了。”
海直言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没错,就是侯先生。没想到何副厂长听说过侯副部长的故事啊。他不仅提出了这个技术方案,还亲自参与到项目中,带领团队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
听到这里,何雨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侯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更在于他为国家的化学工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现在,他又在碳化法制取碳酸氢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解决氮肥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何雨柱感慨地说道:“侯先生可不是一般人,侯先生当年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了我们国家的制碱工业上的落后局面,振奋了国民的志气,奠定了我国民族化学工业发展的基础,他的智慧和努力让我们受益匪浅。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学习他的精神,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海直言表示赞同:“是啊,像侯先生这样为国为民的大家,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海科长刚刚说,现在技术人员正在攻关碳化法制取碳酸氢铵大规模生产中的遇到工艺难题,既然这样,那能不能在我们厂也同时开展研究啊,我们厂愿意配合侯副部长的研究,而且我们厂还有机械制造厂,需要什么设备的还可以直接生产制造,俗话说人多力量大,说不定可以加快碳化法制取碳酸氢铵大规模生产的进度呢,这样就可以早点造福国内的农民。”何雨柱看着海直言认真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