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的顿悟,所悟到的并非是伍先生所言的那条路。而是一条和他名字一样的道路。
只是他当时权衡了一下,他要说自己要去当兵,恐怕不止王鹤不同意,甚至还有很多他父亲的老战友也会站出来反对。
原因也很简单,他父亲的那群老友认识他父亲的时候,他家共计18口人。而现在,1人。
最终,他冥思苦想30秒,终于想出了这招曲线救国、瞒天过海的计谋。
在哈工,他老实了没两天就开始闹着要退学去参军。闹得次数多了,自然也就惊动了哈工的校长。当时年纪尚小的李破虏明显对他父亲的认知严重不足。他根本不知道哈工校长王先生其实是他父亲同期的同学。
最终还是校长亲自上场做思想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萝卜加大棒。这才暂时安抚住了原主。
但是原主这家伙认死理,就一门心思的认为自己他父亲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希望他荡寇破虏。虽然现在没寇了,那也应该站在戍边的第一线。
消停了没多久,又开始闹腾。
最终这件事也被远在四九城的王鹤知晓了。二话没说,一张车票直达哈城。见面连话都没说就将他腿敲折了。
这事也给原主敲响了警钟,事情已然闹大,退学参军的流程显然是走不通了。剩下的路就只有偷偷报名这一条了。
届时,学校新立,李破虏这么闹,一时间搞得搞得全校人心惶惶了,满腔热血的学生不在少数,有样学样的也不在少数。
闹得校长王先生烦不胜烦。最终只能无奈的遂了李破虏的愿。
你非要参军是吧?背黑锅、戴绿帽、看别人打炮怎么样?
一个电话,各种特批。原主带着喜悦就被送到了部队,成为了一名炮兵营的炊事员。
但是这一切也掩盖不了原主的光芒,当时正值全国剿匪之际,一个炊事员硬是凭着敢打敢冲和满脑子的奇思妙想立下了两次个人二等功,一次集体一等功。
而且最要命的是:他都这么作死了,硬是连点皮都没伤过。
最后,他的领导也没了主意。毕竟功劳摆在那里,一直当个炊事员也说不过去。
提干,转军区。你别跟我在这剿匪了,戍边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