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
纵使杂务如山,却无损于夏仲南,这位开国帝王的威严,他的声望远胜过往昔武国的主君武隆海。朝廷上下,无人敢有一丝怠慢或敷衍之心。
面对这群文武百官,夏仲南心中不免涌起一阵烦躁。他更怀念从前在十三军及秀州的日子,那时,具体的政务由赵德麟、左丘觉民、段干宝和齐来复等人打理,更有刘大巴子居于其上,他只需专注于制定宏观战略。如今,每项决策似乎都需他首肯,无异于身陷琐碎。
若非此次扩张过于宏大,赵德麟、左丘觉民等人的掌控力已然达到极限,夏仲南真想将他们重新召回身边。曲通天手指向御案上堆积如山的文书,“陛下,这些都是微臣审阅完毕,待您批阅的奏折。”
汤怀刚亦指向另一摞文书,“陛下,此乃军中事务,微臣整理完毕,尚需您定夺。”
夏仲南轻叹,“君主立宪,实为佳制。在这修真界,实力为尊,我的力量在此,何人敢有异心。”
“陛下,您言何意?”曲通天问道。
“丞相大人,是否感觉日日沉浸于杂务,有碍修行?”夏仲南询问。
曲通天面色微变,“陛下此言何意?是责备臣下懈怠?”
“丞相勿忧!我之意,修士当将更多时光倾注于修行。至于政事,完全可以交由凡人办理,吾等只需从旁监管。如何设定法则,令凡人遵行,吾辈只需定规,其余事宜,尽可放心交予他们。”
“凡人能胜任否?”曲通天疑虑。
“切勿小觑凡人之力。他们无需分神修行,专司其职,熟稔后必能超越修士。”夏仲南开始了来自异界的理念宣讲,何为议会,何为选举,何为自由民主,在这个世界,修真者的存在让一切更为错综复杂。
然而,正如毛泽东所言,理论须结合实践。夏仲南自秀州时已对此深思熟虑,今日言出,众臣皆能领悟。且因他们亲身参与治国,听完夏仲南的阐释,自然会提出疑问,进而共商对策。
渐渐地,众人全身心投入这场关于治国新论的探讨之中。
夏仲南见到诸位贤臣并未抗拒他提出的古老智慧,一时之间,信心犹如晨星般璀璨,他命史官前来,将每一项决议都详细记录,以待将来逐一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