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愿意,其他的厂商可以复制这套模式。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市场并不认可这种模式。
日后雷俊的小米之所以没办法进入国内互联网公司的第一梯队,最大的原因就是市场将小米定位为一家硬件组装公司。
在港股上市的小米从一上市就跌破发行价,这让雷俊有些破防,甚至觉得愧对小米的众多投资者。
日后还出现了小米年营销额达到三千两百多亿,可小米总体的市值还达不到三千亿的奇葩现象。
也就是小米总体的市值竟然比不上一年的营收额,这对一家所谓的高科技公司而言简直不可想象。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小米虽然打造了庞大的生态,涉足多个领域,包括手机、家电、软件,可投资者和市场机构还是将小米定义为硬件公司。
而小米又主打性价比,特别是小米手机,靠着极致的性价比在市场生存,而小米之所以能保持极致的性价比,在于对硬件供应商极致的压价。
这种打法必然让小米面临着更新换代过快、竞争激烈、库存压力大的等问题。
最重要的是市场估值看的是预期,看的是未来,而这种打法看起来不够理想,自然会反映在市场估值上面。
可如果米聊没有被微信击垮,那小米的市值远远不止于此。
归根结底,小米看似营造了丰富的生态,但缺少一个最为核心的要素,那就是社交,并由社交带来的巨大流量。
如果米聊取得了成功,那小米将补齐最后一块短板,小米也不会再被定位成一个纯粹的硬件组装公司,而是一家完全体互联网公司。
米聊带来的巨大流量可以让小米营造的生态提供丰富的养料,让小米的生态成长的更加茂盛。
通过以米聊为核心的社交生态可以衍生出众多新的业务模式和产品线,如社交电商、在线支付、金融服务等,实现多元化发展,降低对单一硬件业务的依赖,增强公司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日后雷俊为何频频在互联网上露脸,容忍网友对他的恶搞和调侃,甚至不仅不生气,反而还和网友一起恶搞自己,除了雷俊本人确实比较亲民以外,恐怕更重要的是想通过这种途径来获取流量,维持小米的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