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赵云之功也!
蔡邕请赵云、卢植坐下畅谈,又对蔡琰道:“去库房取些酒煮上,吾要与子干兄和子龙畅饮!”
“诺!”蔡琰恭敬一礼。
徐盖一听要去库房取酒,连忙表示要帮忙。
在代地,赵云明确规定不准酿酒,一经发现重处;因为酿酒太浪费粮食,有这粮食用来酿酒,还不如多接纳一些食不果腹的流民。
其实,在秦末汉初,以及三国后期,蜀汉政权建立,都曾推出禁酒令,其原因也是酿酒浪费粮食。
赵云虽然不让代地酿酒,但也没有像蜀汉那样一杆子打死,酒都不准喝了!
赵云认为毕竟酒文化深入人心,北疆又是苦寒之地,想要完全禁酒,肯定是禁不住的,不如只禁止酿酒,允许民间买卖酒。
这样一来,代地所需的酒,只能从外地北贩的商人手中买,酒价自然高出很多。
酒价高了,代地民间又不敢酿酒,那么很多酗酒之辈,必然因酒价太高,只能望而却步;因此间接的让赵云达到了禁酒的目的。
蔡邕这么怕冷,赵云作为女婿还是非常贴心的,专门在商人手中买了一批好酒送至蔡府,供蔡邕驱寒。
蔡琰取酒为蔡邕煮酒,赵云则与蔡邕、卢植畅聊了起来。
蔡邕今日得见老友卢植,心中对赵云最后的一丝不满也消失了,认为要不是赵云带他到北疆,说不定这辈子都再也见不到老友卢植了。
其实在历史上,蔡邕与卢植雒阳一别,就是永别。
炉上的酒,随着温度升高,酒香越来越浓烈,弥漫书房中。
卢植是好酒之人,闻着这醉人的酒香,停下交谈,侧首望向炉上酒,说道:“此酒竟是产于荆州的宜城醪?”
汉代随着经济的复苏,从汉初的禁酒,再到官府对酒的专酿专卖,直到刘秀建立东汉,豪族势力庞大,不得不对豪强势力让步,便改为收酒税。
而随着酿酒的技术飞速发展,时至汉末,已经有了很多闻名天下的名酒,比如洪梁酒、苍梧酒、乌程若下酒、中山酒、酂白酒、绿酃酒、齐公清酒、关中白薄、青渚萦醇、挏马酒、蒟酱酒、宜城醪、杜康等名酒,甚至还有斗值千钱的司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