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不自己提出来,反而借曹性之口呢?
因为,这是一个仕途被士族豪强垄断的时代,而赵云想要打破这一点,就唯有开创科举制。
但是,即便他现在是皇帝了,也不能贸然提出科举制,因为他一旦贸然提出科举制,就打破了士族豪强对仕途的垄断。
届时,他就成为了天下所有士族豪强共同的敌人。
不信你看隋炀帝杨广,就是太过于心急开设科举制,把自己玩成了史书上的亡国暴君,却为李唐铺平了道路。
而赵云,现在的实力,可没法与杨广比,他如果贸然提出科举制,这朝中起码一半以上的官员,都会抵制他,甚至生出异心。
同时,这也不利于他横扫天下。
所以,赵云不急,他准备先开设武举,让臣民先适应,以武举这种方式选拔武官的制度。
然后,再如温水煮青蛙那般,待天下大定后,一步步开启科举制。
从而,打破士族豪强对仕途的垄断,稳固他赵氏的大明江山。
赵云因有帝王冕旒遮挡面目,殿中百官自然无法捕捉到赵云脸上细微的变化。
只见,赵云对曹性的提议,不置可否,看向殿中百官,说道:
“诸位爱卿,曹爱卿的提议,倒是新奇,但这武举,诸位爱卿以为可行否?”
“陛下,小臣以为,曹侍郎提议,必能激励我大明民间尚武之风,壮我大赵兵锋!”
朝臣尾列,正五品中书舍人徐庶,手持竹笏出列,附和曹性的提议。
“陛下,臣亦附议!”
与徐庶同为中书舍人的郭嘉,也出列附和。
二人投赵云太晚,导致没建什么功勋,是殿内百官中品级最低的官员。
“陛下,臣亦附议,请陛下开设武举!”
同为吏部侍郎的班远,也出列支持曹性的提议;如今,兵部尚书高顺不在国都,兵部其实就是他二人执掌。
这些年,班远一直负责募兵,他也觉得开设武举,确实能鼓舞民间尚武之风,能提高兵员质量。
“陛下,臣亦附议!”
这时,大明首席宰相中书令贾诩,也持玉笏出列。
“陛下,臣亦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