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洋洋:“是不是可以把创新楼先借给他们?”
“可那没有教室。”
宋盏立刻说道:“我们不用教室,有个场地就行。”
杨亚维附和道:“对对,没有黑板,我们自己弄一块白板也可以。”
张文轩说道:“那这事厉老师还真不能办,你们跟我来吧。”
对厉洋洋一顿感谢后,宋盏和杨亚维跟着张文轩来到3层的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办公室,办公室门锁着,张文轩掏出钥匙打开。
“坐吧。”张文轩指了指沙发,“有一次性杯子,那边是饮水机。”
宋盏和杨亚维坐下,张文轩问道:“如果不是教室也行,那创新楼确实可以给你们用。”
宋盏和杨亚维很兴奋,问道:“那有啥条件么?”
张文轩解释道:“这个创新楼,是咱们学校把之前租给创业公司的楼收回之后,重新命名的,在学校内,东北角。”
杨亚维回忆了一下,还是没啥印象。
“收回来之后,领导还没有明确用途,但是规定要拨给创新创业项目。”
“所以,如果你们要用,有这么两个门路。”
张文轩指点道:“一是你们申请一个创新活动小组,打一个报告,表示自己是勤工俭学的创新活动,这个性质偏社团,然后我们进行审批。”
“可以让你们在规定时间使用场地,但是不能在规定时间之外,并且使用之后要清理的。”
宋盏和杨亚维听了觉得不错,有地方就行。
张文轩说道:“第一个办法其实有点钻空子,毕竟还是属于社团嘛,你们申请,别的社团也可以申请,到时候也不能区别对待。”
“那第二个办法呢?”宋盏问。
“第二个办法,就是你们挂靠在公司名下,申请一个创业公司,专门做学生辅导,这样可以报大学生创业项目,学校支持更合理一些。”
“但这种一是需要你们真的创办了公司,有营业执照,学校也要参与占股,二是需要领导审批,可能还要开会讨论,未必能通过。好处自然是学校可以给你们开更多的方便,场地问题小意思啦。”
张文轩说得比较清楚,杨亚维肯定没想这么远,能解决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