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为困难的,也定是有吃饱没事干的不定型做过整理的。后面就多是一些短诗。有的诗是在歌咏一朵花的味道,有的诗是在吟唱一片美好的晶莹的地底,有的是抒发了自己在沙漠里碰到了绿洲的喜悦,而最多的诗感慨的是自然的未知。
其中有一首诗很有意思,它所反映的故事类似于李明都熟知的“神农尝百草”,里面没有多余的东西,全是对吃下去的东西的反馈。按照诗集中的记载,这些反馈来自于一支不定型部族踏上孤悬海外的岛屿时,所留下的对那座岛屿上每一种矿石与生物的气味的记载。
所有的动物在没有吃过某样东西之前,又如何能知道这东西是能吃的,又是如何逐渐进化出更方便于消化某样东西的器官呢?
非如此不可。
等到磨砺完毕后,他便与其他的所有的同伴一同到阿美西亚最底层的金枝湖里饮用今日的配食。不定型对食物的要求很怪,大多数有机物他们都能吃。
在李明都看来,这“饭堂”金枝湖便是把那些腐烂的植物与发臭的肉混在一起的泔水池,在他的想象里,应是发着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烂黄色。
但就是这种东西的香味远远飘荡,让当时没有回归第三中央的他魂不守舍。
生物发自肉体地觉得芬芳,甚至叫他飘出一些愉快地模仿了诗集的信息素来。
当时,克里希那大师也在这里取食。阿美西亚那些复杂的通廊的最大半径便是根据大师们的体型设立的。
在他们的身边,年轻的不定型们感觉自己像是围绕地球的月亮。
大师听到这歌声后,略有不安地抬起头,很快锁定了发出信息素的李明都。它从金枝湖里起身,缓慢地向李明都蠕动。其他的不定型为他让开了方向。大师想起来这是那个给他做了长篇大论的报告的不定型。
李明都发觉自己被一片阴影笼罩了。
他听到头顶传来温和的声音:
“好孩子,你是从哪里听到这首诗的?”
李明都呆呆地说道:
“是一本诗集里。”
“诗集叫什么名字?”
“群星的薄暮。”
“原来如此。”大师点了点头,又问,“能给我看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