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科幻小说 > 地球上的一百亿个夜晚 > 第五十七章 任务(2/6)
测站。

    只一会儿,舱室便沿着钓线进入了第三观测站中。随着一阵轻微的碰撞声,它悬停在第三观测站的上层。

    a00的指令在这时传到了每一个抵达第三观测站的机器人的模块里。他们纷纷从中走出。李明都看到有像是伞一样的机器人,径直从一条小道中离开,它的功能似乎是为了抵御射线,也可能是为了收集阳光。因此它的使命是前往观测站的表面,像真正的伞一样撑在观测站的表面。

    也有方块状的机器人。方块状的机器人的功能各不相同。

    有的先是靠移动履轮进入第三观测站的实验室,然后便像是个真正方块一样嵌入到管子与管子的中间,再不动了。它可能负责的是化学物质的分析。

    有的方块,则同伞状机器人一起,前往了第三观测站的表面,但它和伞一样不需要长久停留,而是像刷子一样,依靠电磁悬浮的原理,在第三观测站的表面材料上来回洗刷。

    也有蜘蛛形的机器人。蜘蛛形的机器人压根不像是蜘蛛,它进入可能是第三观测站的中央后,便把自己的身体一摊开,像是一个靠在地上的米字,然后其他各不相同、也不能合并的管线一一连到蜘蛛的身体上。

    原来,它负责的是连接与运算。

    而李明都同样很关注的蜈蚣形的机器人则出了奇。它压根也不是什么生物机器,而是在观测站的表面,脑袋嵌入观测站预留的接口。那一节节的身体,便迅速地拉长,接着就垂入云海,像是风筝一样斜斜地飘扬了。

    人形的机器人这才明白过来,至少这几个机器存在其他的目的,可能是因为确实相近,但又有单独移动的需求,因此在节约的情况下,干脆靠拢了蜘蛛与蜈蚣的形状。

    但它们压根不是蜘蛛或者蜈蚣。

    疑问来到了这外表变得漆黑一片的机器人的运算体中,它不安地摸了摸自己的胸口:

    “人形的机器人又要做什么呢?还是说我其实也不是人形的?”

    科技的发展不是没有参考来源的。它最大的参考就是广阔的自然界,飞机学习了鸟类的姿态,流体形状设计则学习了鱼儿的身体。

    他很快就知道了。

    原因只在于,凡是人类能用的工具,人形的机器人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