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四十六亿年的历史,能够飞入太空,接下来又飞上月球的地球生物,似乎也只有人类一种而已。
然而考虑微生物的话,那么登上宇宙……可能并不新鲜。因为它有特别的方法,比如说借助大气的高速垂直风,小型的球菌部落就曾飘到近地太空,被国际空间站发现。
回到三十多亿年前。月球与地球的撞击余波就带来了这样一个意外的影响。地球向浩瀚的星空咳出了它的血,血里就带着诞生于四十三亿年前的一些微不足道的片段,在千万的明星之间遨游。
很快,这千万颗靠得过近的明星消失到无影无踪,只余原始的地球和火星各自在空中独立运行。在休伦冰期流浪的李明都望向天空,也只见到了两颗大得多的月亮。
直至三十多亿年后,火山运动融穿泛大洋,地平线上再度浮现出千万的明月,世界从此迈向了崭新的纪元。
再一千万年,被认为是永恒的干旱步入终结,过去代代相传的适应干旱的智慧变成了愚昧的行为。绵绵温暖的雨水赐大地以丰饶。每年夏天,大风都会从泛大洋登陆到地面,带来充沛的水汽,迄今已持续了数十万年的时间。
也就是这个年代,一种新的长有鳞片的灵巧的动物在地球上繁衍了开来。那时候,它们还不太像人,更接近于某种爬行类,不过它们的脊椎与爬行类是完全不一样的,接近直立,但有明显弯折,以致于脖子以上的部分,更像是挂在身体上的瘤。
它们的四肢骨骼也与其他同期的动物不同,像是蹲着的,这使得它们的身体可以很轻易地蜷缩起来,就像折叠架一样。它们的成长期极其漫长,人口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不断折损的。活在地球上的部分蜥形纲已经学会了“偷蛋”这一极具前途的本领。但是蜥形纲们还从没找到过有鳞动物的蛋。
很难说这种动物是否能够生存繁荣。在地球上,已经出现过太多奇异的动物了。再怎么伟大的动物,在自然选择的面前,与其他任何植物动物微生物,都是一样的。
从历史来看,它们确实已经绝迹了。由于存在的时间太短,唯二发掘出的化石也被误认为某两种早期两栖类未定种的骸骨。
化石的年代被界定在三叠纪拉丁期至诺利期之间。
在其中的某段日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