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家祖左宗棠 > 第186章:新武器(4/5)
面,也是因为8弹对于资源的浪费实在是太大了,真心用不起。

    所以,彼时新枪的研发也没有停止,1897年6军司兵工署就已经开始了新1轮的枪弹验证。

    当时世界上兴起了1股65风潮,各国都搞了65弹,因此,65弹自然也在其列。

    除了65弹,还有68、7、75等国研枪弹,英制77、美制762等枪弹也在备选之列。

    65枪弹的优点在于消耗资源少,便于东方士兵使用。

    兵工署选择的原始版本是瑞典65x55,其全弹质量211g,弹头质量93g,发射药量233g,初速800/s,枪口动能2976j,相比于历史上的有坂65,略微增加了资源,但动能却提高了13,有效地弥补了有坂65远距存速能力差的缺陷。

    在当今世界上的65枪弹中是相当优秀的,其在麦德森机枪上的运用也是令人满意的。

    但6军对于其在重机枪上的运用依然保持怀疑,最终还是否决了这1款步枪弹。

    同时被否决的还有68弹,也是同样的理由,其对于瑞典65来说,在应用上并没有足够的优势,因此也受到了6军的质疑。

    不过,海军对于这种步枪弹倒是有点兴趣,准备进行后续的实验。

    接下来进入6军眼中的是7和75步枪弹,前者是毛瑟,属于德系枪,后者则是徐厂的产品,属于法系枪,这德法两国对中国的6军枪械影响都相当大,自然也更受6军青睐。

    而且,由于历史原因,当年定型时,中国也搞不到合适的英美生产线,只能从德国那里淘1些东西。

    另1方面,留洋的中国6军军工人员几乎清1色的法德留学生,在甲午战后,英国也未能对6军产生什么大的影响,因此中国的6军思想1直在德国和法国之间摇摆,逐步形成了“法枪德炮”的路数。

    最后,6军准备同时实验7和75,反正1时半会儿也用不到,干脆就拉长1点时间去试,最终决定使用75口径,制造出了“试制元5式步枪”。

    最终在1907年开始量产,定名“元7年式步枪”,向各地军队6续交付换装。

    除了步枪,轻机枪、重机枪、等武器也逐步更新换代,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