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隔3差5能够吃1顿肉可以说是非常幸福的1件事,而能敞开了吃肉的那更是“富贵”人家。
事实上,直到1925年,上海等大城市的小白领们也不见得每周都能吃得了1斤正儿8经的肉。
肉豆腐、肉罐头之类的东西才是大部分人家的首选,1大家子十几口人每周能吃得上78斤肉罐头之类的肉食已经是非常不错的生活了。
不过,好在食用油、盐以及1些调料已经不算什么昂贵的东西了,因此这些味道远称不上好的肉食在中国上下万千家庭的十多年的琢磨下也开发出煎炸焖炒无数种做法,其中不乏味道不错的佳品。
强健的身体是1切的根本,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千方百计的压低肉蛋奶的价格是十分重要的民生关键。
对于患病医治问题,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大事。
在这个医疗体系还不齐全、甚至连抗生素都没有的年代,各种疾病带来的危害极为可怕,随便1个都几乎是不治之症。
就比如最常见的传染病之1的肺结核,全国上下每年都有数以十万计的病患死于肺结核。
这种疾病在全世界泛滥成灾,链霉素等药物仍未开发出来,各国大多只能以相对传统的手段来治疗,很多时候都是看天命。
在1910年前,中国本土,即不含交趾、琉球等邦国,总人口接近5亿,每年都有超过160万人死于肺结核,死亡率在每十万人320人左右。
在欧战之后,随着经济发展和现代医疗机构的建立,死亡率也有大幅下降,1925年和1926年两年,本土总人口达68亿,分别有1685万人和1723万人死于肺结核,卫生部卫保司估算,全国感染者总数应当超过1000万人,而每十万人死亡率下降至250人左右。
而且,省份经济发达与否也极大的拉开了死亡率差距,在以京师北京府和上海府为代表的发达州府,肺结核死亡比例普遍小于015(上海151人/10万全人口以下)。
而在以兰州和贵阳为代表的内6经济落后州府,肺结核死亡比例却高达022(贵阳223人/10万全人口)。
另外,主要医疗资源也大多集中在州府城市,乡村地区相对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