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的旱涝灾情。
“不算什么”听到这话的李仪祉将左念微手里的红纸包接了过来,放进了公文包,然后提包准备离开。
“还下着雪呢,都这个点了,路上也不安全,你先在总统府住1晚,等明天我安排人送你回去。”左念微立即叫住了李仪祉,让人给他安排了1间客房。
中海距离李仪祉的公寓或者办公室都还有着比较远的距离,冒雪夜归显然不是什么好选择。
而被安排到客房中,时间已经到了11点多,不过李仪祉依然没有休息,今年正好知天命之年的李仪祉每天都只睡不到6个小时,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黄河治理之中。
黄河问题作为中国千年来的心腹大患,历朝历代的水利人无不关心此事,李仪祉最关心的自然也是黄淮问题。
从1916年开始,李仪祉便与翁文灏等数十名水利、地理学家针对黄河沿岸用水问题写过联名信,提出了“南水北调”设想,调长江水北上以满足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工业需求,保护黄河。
1920年初,李仪祉又率先提出了全流域防治的概念,提出了上游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中下游兴修水利,水电防洪、疏浚河道、排沙导淤的治理方法。
在此期间,在左念微的支持下,水利部6续在黄河中游修建了多座水库,并执行了左念微专门叮嘱的多段控水、多渠排沙、蓄清排浊、调水调沙等策略,避免了大量泥沙淤积,导致支流倒灌的悲剧发生。
但哪怕是左念微也没有想到黄河泥沙量之大,增强6倍的排沙渠依然不够用,因而还是出现了1定的淤积,不过好在多段水库相继投入使用,也缓解了淤积情况。
在这十年间,治理黄河的过程给予了众人诸多经验和教训,让众人真正明白什么“百年大计”,在1931年《3年调整纲要》确定黄河治理总工程时,李仪祉等人已经能够提出了相对完善科学的计划,因而1931年提出这个工程并不晚,时间刚刚好,有经验也有能力。
挂钟1点1点走着,直至深夜,总统府中的两处灯光方才渐次暗下,静谧,只留下簌簌的雪声。
河清海晏,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心愿,可谁都知道,海不会晏,但还是有人相信,河,是会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