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贵200万圆。
整艘邮轮共计十层甲板,可以搭载708名头等舱乘客,658名2等舱乘客,445名3等舱乘客,此外还有1123名工作人员。
内部装潢极尽豪奢,船体内部空间被1块块名贵地毯、精致镜面、精美镶板和各种艺术画装饰得光彩夺目,大型中央空调让这艘巨轮内4季如春,每个船舱内都有可自行调节的冷暖空调,可供千人同时观看的电影宫也被搬到了邮轮上
甚至于,南洋航运公司延请了十余位大师,取消了中间两座烟囱,将已被焚毁的“小有天园”重塑缩小后搬到了船上,并通过巧妙的布局让假山和建筑遮住了两座烟囱,乘客身处其中,如无晃动,绝难察觉此处竟在船上,真犹如圆明园再现人间。
这些海上城堡1般的高速超级邮轮是欧洲上流社会歌舞升平的产物,在19世纪末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超级邮轮的复杂程度即便是比起许多主力舰也不逊色,是大国与豪贵的玩物,至于欧战前初登巅峰,但随后便被战争打断。
欧战结束后,虽然列强们都在休养生息,但民间的竞争却并未消停。
在20年代末,意大利人率先掀起了这场“军备竞赛”,1方面是为了恢复在欧战及大革命中遭受破坏的造船业,另1方面也是古罗马式的虚荣心作祟,试图通过这种行动来彰显自身实力。
1927年,在意大利政府的支持下,意大利航运公司先后建造了“国王”号和“萨伏伊伯爵”号邮轮,前者登记吨位51万吨,后者49万吨。
1930年8月,国王号以2892节的平均航速横跨大西洋抵达美国纽约,摘得蓝绶带,引起了全欧洲的轰动,来开了这场竞赛的序幕。
法国、德国、英国,甚至于中国和美国都纷纷加入了进来。
作为超级邮轮的故乡,4烟囱的帝国,出于种种原因,苏维埃德国也建造了两艘5万吨级的高速邮轮,不过如今的德国人无意争夺蓝绶带奖,这两艘邮轮的装潢也很朴素,船舱也没有1、2、3等之分,只有公务舱和经济舱,娱乐很多,但与奢靡并不沾边。
而随后入场的法国则决定终结这场竞赛——他们建造了排水量高达8万吨的诺曼底号,193210月下水,如今尚在舾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