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家祖左宗棠 > 第310章:一根楔子(2/4)
而针对大萧条本身,中枢采取的是政府投资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因幅员辽阔、经济地理呈3级台阶分布,以及市场选择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和贫富差别不断拉大。

    在这种分隔状态下,国内生产表现出了1种“过剩”,但这并不是真正的“过剩”,在政府的调控下,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农村就能够成为容纳这些产能的地方。

    中国的“生产过剩”存在着很多特点,丝绸、生丝、棉布、棉纱、茶叶、家电,这些东西过剩,而钢铁、石油、煤炭、机械、面粉、造纸,这些东西则还是不足的。

    1930年的表现就很明显,鞍山钢铁公司除了刚开始被经济危机打蒙了之外,其他时候都保持着飞速发展,1928年鞍钢公司年产原钢277万吨,1932年则增产至448万吨,1933年则突破了5百万吨,5年时间几乎翻了1倍。

    相比之下,广东地区的生丝和茶叶工厂在1930至1931年间倒闭或停工了44,上海的缫丝厂停工和倒闭者则占到了32,很明显,这种外贸型的产业与国内的市场是脱节的,出现问题也就不奇怪了。

    而大萧条的特殊社会情况让许多计划能够顺理成章的实施,比如进1步的节制资本,施行各种超额累进税,让个人所得税从3至55不等征收,过低收入则不计入。

    这其中影响最大、规模最大最繁琐的应当属于过分利得税,即对进行第1类营利事业的公司资本进行所得税的征收,利得额超过资本额20者,始为课税,实行11级超额累进税率,最低1级利得额超过资本额20至25者,按其超过额征收10,最高1级为利得额超过资本额150以上者,按其超过额征收91;

    比如劳工法,虽然在限制工时方面作用有限,但提高基本工资还是能够做到的;

    比如4马分肥,从官商合营企业中拿出部分利润给予工人,以提高其消费能力。

    还有许多工程也能够进1步的发展,从左念微上台开始,1927年即开始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筹建农村医疗体系。

    大萧条开始之后,1930年实现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费全免,推动农村地区通水通电,立下了“1个房间1个电灯”的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