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侦察的情况,对方人数不少,起码有34个班,工事也做的不错,显然是打算进行较长时间的盘踞对峙。
由于最近1次的武装越境也是发生在1922年,所以众人也拿不准现在到底什么情况。
如果按照早年间的情况,双方会对峙1段时间,可能1天半天,也有可能1周半周,1般不会发生交火,多以俄军撤离作结。
然而,前去交涉的人还未靠近对方营地,里面的俄军便鸣枪示警,局势1时紧张了起来。
中尉立即召回了交涉人员,加强了营地的然后向上级汇报,派出人进行更细致的侦察。
当天晚上,又有1队俄军渡河而来,与营地里的俄军汇合在1起,人数达到了1百人。
对于俄军的行动,国防军1级1级上报,传到了巴尔喀什屯垦师师部,最终递到了京城,递到了内阁。
就这件事本身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武装越境对峙是很正常的,真正将这件事报到内阁的,还是因为如今俄国的情况比较微妙。
1933年4月,由于新西伯利亚战役失利,面对俄国大军压境,苏俄政权转入地下活动,迁延十年之久的苏俄割据状态结束。
在这两年中,俄国的情况也比较微妙,首先是因为大萧条而抽离资本的英法两国又重新对俄国注资,帮助俄国稳定国内,平定苏俄。
而美国在罗斯福上台后,对外的外交政策也有所变化,在与德国建交的同时,也更加关注俄国。
德国自然还是与俄国势同水火,中俄之间则依然保持着比较冷淡的关系。
外交部长陶选民刚刚召见了俄国大使,对此事进行了质问,而俄国大使维亚切斯拉夫也1脸懵:
啊?
还有这事?
在短暂的交流之后,阴晴不定的维亚切斯拉夫离开了外交部,而陶选民则匆匆赶往议事厅。
“这俄国人倒是胆大,自己内政1塌糊涂,居然还敢在这个时候搞小动作。”
国防总长褚建珍看着桌子上的西北地图,随意道:“恐怕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这局恐怕不在西北,而在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