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改用纯氧,那么热效率显然能够得到极大提升。
但海军很快就放弃了以液态纯氧代替压缩空气的研究,这东西实在是过于不稳定了,无法控制,与国防军四平八稳的建军思想就不符合。
而电动鱼雷因为自身特性,它的射程、航速、威力都比传统鱼雷要小,水面舰队普遍不欢迎它,因此之后便转进了过氧化氢鱼雷的研究。
目前最先进的过氧化氢鱼雷是马尾电雷研究所研制的三六式双氧鱼雷,口径依然是21英寸,即533,全重1875公斤,长72米,战斗部装药382公斤,最高速度46节,该速度最大航程75干米,依然采用传统的触发引信,引信技术同样来自于德国,因而两者很接近,都有一个十字锚状的触压杆,可以保证鱼雷小角度击中目标时不会跳弹,动作可靠,缺点自然是重量较大,人工装填麻烦。
这型鱼雷主要用在水面舰艇,而水下舰艇主要使用的是三三式蒸汽鱼雷和三四式电动鱼雷。
前者自然存在热动力鱼雷的固有问题,而后者的性能也不敢恭维,唯一值得庆幸的还是它还没有使用磁感应引信,否则这玩意儿早就被潜艇兵踹到一遍了。
而德国人拿出的东西就很有吸引力了,作为在一战就实施过大规模潜艇战的国家,德国当然清楚热动力鱼雷尾迹容易暴露的弱点,从很早之前德国人便开始研制g7e电动鱼雷。
该项目从1929年立项,1934年便拿出了成品,可谓神速。
德国人如今摆在海军面前的是g7e(tii)型鱼雷,德国人还是很诚实的,德国海军也才刚刚拿到这东西,直径534,长716米,重1603公斤,以电池组提供动力,装药量280公斤,以最大航速30节航行时射程为5干米。
从纸面数据来看,这件装备的性能自然可以称得上非常优秀,30节的航速和五干米的射程都远超闽局研制的三四式电动鱼雷。
但实际上,g7e远谈不上完美,如果按其特性画个多边形分布图的话,除了无尾迹、噪声低、隐蔽性突出外,绝画不出一个外廓匀整的蜘蛛网样的性能分布图。
只不过,众人现在还不知道罢了,德国海军的潜艇兵大概也不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