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远东,英国无法保证美国愿意加入亚洲的战场,因而英国需要营造一个中美对抗的环境。
这一次行动便是一次铺垫,英法离开日本后,其他欧洲国家基本都会离场,而对于租界并不上心的美国人会不会走?
这很难说,或许那位罗斯福总统不会同意,这就已经足够了。
因为英国很确信,中国即便要在日本做些什么,也不会真正下场,至少不会是现在,中国人很爱面子,这种事情太脏手了,他们一定会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干涉,选择扶持一个政权去对抗如今的政府。
中国大概率也不会强行驱逐美国,双方都很有底气,这场对峙可能要持续很长时间。
而这便是英国为自己争取的时间,也是争取美国入局的一个机会。
对于英国的这些小动作,中国显然也不放在心上,左念微知道自己时间或许不多了,但这个国家的时间还很长,而距离大英帝国日落的时间也还很长,即便是有一场战争。 这一目棋,只是顺手而为。
其实,不同于英国人处心积虑,左念微如今倒是宽心,正在办公室里跟沈靖轩讨论着空军的问题。
空军的发展难以一蹴而就,长期以来落下的课业想要补上也不容易。
因而各种办法都要用上,尤其是航空发动机方面,自己要能走路,但没事赚根拐杖来也不是坏事。
再与德国交易之前,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局面,中国所不能生产,一时半会搞不定的干匹动力大功率发动机在欧美各国也是机密中的机密,寥寥几种屈指可数,完全没有什么出口的可能。
而能够出口的各种类型的发动机无非八九百匹马力,较本国自产的发动机并没有差距,花大力气引进自然是得不偿失。
不过,如今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从德国引进了宝马的液冷发动机,自研的十四缸发动机也有了些眉目,情况有所好转。
但想方设法从英美手中再敲一敲还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