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家祖左宗棠 > 第390章:计算机(3/4)
关键字——

    “电子管”  仔细回想了一下,这应该是今年初在视察首都理工大学的物理实验室时提到的,那时候左念微看到实验室里的手摇计算器,便问了一句。

    手摇计算器当然是落后的产物,目前国内的最先进的计算器还是北京算术科学院的“精算四号”机械继电器计算机,而在一些大学内也有这类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则要比现如今最先进的机械继电器计算机快的多,不论是辅助核计划还是用来计算火炮射表都大有助益,而去真空管的技术也不算太难,研究还是有希望的。

    在了解了情况后,左念微便让人去安排电子管和电子管的计算器的研发事宜,没想到这么快就有结果了。

    不过,等左念微看到信里的具体内容之后,才发现,居然已经有人在电子管计算机方面做出了些成绩。

    虽然信内描述的具体情况还与左念微想的有些差别,很明显还比较简陋,但冯-诺依曼电子计算机的基本要素,即二进制原理、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这些东西都已经具备,可喜可贺。

    “未寤,安排一下时间,我要去见他们。”当即,左念微将信纸递给了秘书,让其安排时间。

    三天后,左念微乘坐火车一路南下,在金陵格致大学的校园里见到了这款计算机的发明者——两个学生,一个老师。

    金陵格致大学的前身是南洋时期,为金陵军械局培养工程师和工人所设立金陵艺术学堂,所谓的“艺术”即“技艺技术”,与后世的艺术并不相同。

    在1903年,该学堂升为大学,历史称不上长远。  这台机器的发明也算是时也命也,机械式继电器计算机价格昂贵,性能低下,虽然金陵格致大学也有一台机电计算机,但大多数时候还是需要为兵工厂服务,一般的使用基本不可能。

    而理工科的师生又常常要进行枯燥繁杂的计算工作,物理系的一名学生赵延昌在上高等数学课时,对于偏微分方程就感到十分头大,深恶痛绝,就设法寻找解方程的捷径。

    相比于研究什么什么“方法”,研究怎样使用机器辅助显然更符合普通人的想法,因而赵延昌便组装了3台蒙托计算机,然后用同一根轴将其链接,共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