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装甲师是左念微亲手配置的,绝对称得上优秀,因此对方显然相信左念微的眼光。
“不错,但德国人也同样不够快,它不可能在明天就变得很快,你又要怎么办?”
“那我不要步兵了。”对方沉思了一下,突然道,“在装甲战爆发前,选定地方薄弱点,针对薄弱点进行穿插和突击,在迫不得已时可以抛弃非机动步兵进行短程突刺。”
“但这样的短程突刺必须保障己方的信息、后勤、支援和进攻能力都处于较高水平,保证在战斗中能够随时脱身,随时有人支援。”
“有一些道理,但战术的局限性太大,太冒险,实战中步兵与坦克基本不可能能脱节,你所说的局面这显然需要扩展到整个战略方面来考虑。”
左念微点了点头,这家伙胆子确实大,但战场上可不像现在这样的简单,不光对敌人不了解,对自己人也不了解。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着容易,但不了解友军的情况简直太常见了,仗一开打,鬼知道你到哪里去了,能做到了解友军的将军就足以青史留名了。
而古德里安的传奇飙车赛,背后是曼施坦因为各位一线指挥官配置的充足兵力,保障局部总有冗余兵力,否则哪那么容易发挥主观能动性。
“料敌从宽,随机应变。”左念微终止了这一次讨论,看向那个还在思考的青年军官,接着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报告,苏志珍!”听到左念微的话,苏志珍似乎是被吓了一跳,立即站了起来,应道。
“挺好,针对德军接下来的装甲兵行动,多思考思考,过段时间给我一份报告。”左念微略带赞许的看了他一眼,拍了拍对方的肩膀。
随后,左念微转向众人接着分析法国战役后可能出现的局势变化。
由于这场战争太具有开创性了,所以在场的所有人都无法保证过程会是什么样子,因此只能用最简单的枚举法来逐一列举。
首先是法国战役进入僵持,将军们的共识是基本不可能超过一年,在一年内,应足够美国和英国做好战争准备,而英美显然会将兵力投入伊比利亚半岛、中东和俄国。
具体的分配并不清晰,但可以确定的是,考虑到运输的困难,投入俄国的兵力应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