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位举人老师悉心教导,也难以管住他那颗放荡不羁的心。
王夫人心中暗自长叹,对于纳监之事,她又怎敢保证能让宝玉收心?
国子监虽为大唐的学府圣地,但以宝玉的性情,竟让她心中生不出一丝底气。
然而,眼下的局势,纳监似乎已经是最好的选择。
就像茫茫大海中,抓住了唯一一根可以救命的稻草。
毕竟,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贾环一次次高中。
而她的宝贝儿子,迄今为止连童生试的门槛都未曾跨过。
这份永无止境焦虑与无奈,不知何时才是尽头。
而对于贾宝玉的担忧,更是如同晚秋凋落的叶片,一片片堆积在她的心头。
贾母轻飘飘地一句“中解元”,王夫人听来可谓是重于泰山,深于大海。
这个话茬,她是一点也不敢去接。
围坐在桌上的人也是如此。
贾宝玉是什么样的人,在座各位皆是心知肚明。
贾母是真的看不明白呢,还是故意揣着明白当糊涂呢?
谁也不清楚。
王夫人为何要给贾宝玉纳监?
旁人或许不解,然身为人精的贾母,岂能不明白其中的端倪?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都是王夫人害怕贾宝玉连童生试的门槛都跨越不过。
届时非但宝玉会沦为他人笑柄,就连她们这些长辈,也难免遭受世人议论。
真要是出现那样的局面,她们颜面何存、又怎么在其他人面前保持威严?
问题全都出在贾环过高,每每考试皆是案首,其光芒耀眼,令人难以忽视。
若贾宝玉在考试中,落后于贾环的话,或是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到那时,外人又会如何看待?
此等情境,王夫人委实难以接受。
她不愿因宝玉的失利,而使自己乃至整个家族蒙羞。
同时她不愿看到宝玉失败。
更主要的是,她不愿遭人议论自己的儿子,不如一个奴婢出身的儿子。
此时的贾宝玉,又在做什么呢?
贾宝玉躲在自己的怡红院里,如贾环中秀才一样,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