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要快了几倍。
等到最后一步时,谢父和林氏给帮工们准备了一碗暖和的豆浆。
“这豆浆挺好喝的,大伙快来尝尝。”
见状,帮工们都是明白人,虽然心怀好奇,但哪些不该看的,不该听的,他们心里都有数,赶忙远离厨房。
“没想到这黄豆能做出这么好喝的东西。”
“哈哈哈哈哈哈,咱们的脑袋可没有他们年轻人好使了,瞧瞧,都能做出这么好喝的东西。”
“这东西叫什么呀。”
“言丫头说了,叫豆浆,这么简单都记不住。”
刘氏想了想,犹豫看向林氏。
林氏笑道:“刘姐,有话不妨直说。”刘氏的目光过于强烈,她想忽视都不行。
“我家老头和那几个孩子,自从吃过妹子你家豆腐,就馋的不行。”顿了顿,刘氏挠了挠后脑勺,不好意思说道:“想着每天能不能从你家卖个半斤豆腐。”
其他妇人、汉子听了,才放心大家都有这种想法。
“我娘牙口不好,就上次买了豆腐回去,都多吃了几口饭,让我和我媳妇开心的。”
“没错,我爹也一样,平日都吃不下多少东西,就豆腐那次,吃得叫一个欢快。”
“现在手头比之前宽松了些,就想着让家里人吃得开心些”
厨房内只剩下姑娘们,一人负责一个,一会儿的功夫,点豆腐工作已结束。
一出来就听到了他们的话。
“如果各位叔婶想买,我们可以在家里开设豆腐摊。”
谢卿言原本有过这个打算,奈何村里人消费水平不高,售卖豆腐数量是个不确定数,还不如等豆腐工坊建起,村民手里有钱,再安排上。
可让她意外的是,这事居然是由村里人主动提起。
“这样吧,麻烦刘姨和苏姨今天帮我们问问,如果超过一半的人想买我家的村民,我每日就留一部分给大伙,如果人数不多,那我就只给各位叔婶匀出一部分。”
刘氏和苏氏爽快应下。
谢家一大家子带着豆腐、鲁班锁,坐上两辆牛车,直奔昌平县。
书院学子除了中午会出来用膳,其他大多时候都在书院里,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