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就刷个视频,怎么古人都破防了 > 第153章 大明要建造泵站群?(2/3)
瞻基思索片刻之后开口道:

    “锅炉在岸边,连杆做长一点在水中,这样可行吗?”

    “我看东线的地势是低处到高处,再到低处的。”

    “咱们大明调水的线路不用那么长,咱们也没那能力。”

    “在靠近高处的地方先实验一下能不能将水抬高,再利用水势落差实现调水。”

    朱棣心中盘算了一下。

    总感觉不太靠谱,又不好打消大孙子的积极性。

    于是,他开口说道:

    “先研制蒸汽轮船吧。”

    “都是在水里用的。”

    “若是蒸汽轮船研制成功了,咱们再试试这个。”

    【与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相比,中线工程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因为它没有现成的基础设施可以引水。】

    【中线工程的设在丹江口水库,为了使水能够顺利的下游流向北方的目标,丹江口大坝必须提高146米。】

    【水位也从157米提高到了170米,这样中线工程的干渠、渠首与渠尾就有了988米的高度差,这一高度差正是中线工程能够实现全线自流的一个前提条件。】

    【理解这一点后,我们便能明白为何这条渠道选择修建在平原的边缘地带了。】

    【这样做就能够充分的利用山地与平原结合部位的坡度,来实现高度差的分级递减,确保水的自然流动。】

    “因势利导吗?”

    “利用地势来实现水的全线自流?”

    嬴政眼前一亮。

    大秦的水利工程,好像也利用了这个原理啊!

    大秦有三个极其重要的水利工程。

    其一是都江堰。

    秦惠文王当年攻下蜀国后,头疼了很长一段时间。

    虽然蜀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然而洪涝灾害频发,百姓饱受水患灾害。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秦昭王时期,李冰父子受命修建都江堰,才使得巴蜀真正蜕变为富饶的“天府之国”。

    李冰因势利导,考虑了地形和水势的优势,设计了分水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实现了无坝而分水的目标。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精巧地调控岷江的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