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月明秋水 > 第263章 即将放榜(1/6)
    短暂的相聚,就是为了这样的一场离别?

    我生父所想的,是徐海韬的前途和身份。那么,徐海韬所想的,又是什么呢?我,我只是觉得,对于功名利禄,他们是不是看得太重了呢?

    上一次离开家乡,我就想着,能够在故里再见他一次。

    而现在,我却是要在这金陵城里,目送着他返回故乡!这一切,又是谁在宿命里作出安排的呢?他要专心攻读,如果我就守在他身边,是不是就会影响到他了呢?

    那一句“红袖添香夜读书”,似乎并不适合徐大哥和我。

    因为,我不想他为我而分心。相反,从生父的执意安排来看,我倒是宁愿他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从此,心无旁骛,埋头苦读。要不然,那些个漫漫长夜,他又如何能够熬得过去呢?哦,那一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道出了读书人的艰辛与寂寞。到了现在,会不会依然如此呢?

    生父所想出的那些出路和理由,过于冠冕堂皇,我甚至都不知晓该如何去反驳。人说“士农工商”,这个“士”,也就是“士林”,也就是那读书人的意思。这个排名,也不知道靠不靠谱?

    生父属于商界,自己觉得低人一等,于是,他就想着徐海韬能够跻身“士林”?据说,好几百年之前,元室也曾经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匠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不过,那个时代的朝廷,并不重视“儒”,读书人并没有多少门路和出路。

    再说,除了那近百年的时间,自隋朝以来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不少读书人甚至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出将拜相。

    从这个角度来看,赵仲儒的想法和做法,似乎也不无道理吧?是啊,生父的名字里,就带有一个“儒”字。由此看来,现如今,他对于科举仕途推崇备至,也还是有迹可循的。

    我想了这么多,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为生父的一言堂找一些理由?

    为徐海韬的返乡攻读扯一面大旗?

    为即将到来的离别找一丝宽慰?

    其实,我真正耿耿于怀的,说到底还是生父的蛮横无理、包办代替!

    如果徐海韬一开始就想着读书考状元,我多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