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天狼诀之偷天换日 > 第九十九章 罪己已晚,却有惊喜(1/4)
    兴元元年正月,李朶痛下“罪己诏”,声明“朕实不君”,公开承担了导致天下大乱的责任,表示这都是自己“失其道”引起的。李朶在诏书中宣布,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人叛乱是因为自己的失误,所谓“朕抚御乖方,致其疑惧”,故而赦免了这些叛乱的藩镇,表示今后“一切待之如初”。除了朱泚以外,甚至连朱滔也予以宽大,许其投诚效顺。从此,开始调整了对藩镇用兵的政策。王武俊、李纳、田悦见到大赦令,取消了王号,上表谢罪。二月,由于朔方节度使李怀光联络朱泚反叛,李朶又不得不再次逃往山南西道的汉中避乱。一直到七月,李朶才因为李晟在五月打败朱泚收复京师而重返长安,结束了颠沛流亡的生活。

    贞元元年秋,马燧收复河中,李怀光兵败自杀,第二年四月,淮西将陈仙奇杀李希烈投降,李朶就任命陈仙奇为节度使。

    七月,淮西兵马使吴少诚杀陈仙奇,李朶又任命吴少诚为节度使留后。

    显然,李朶在遭受削藩的挫折以后,特别是由于引发了“四王二帝”事件与“泾师之变”,他对藩镇由强硬的武力转为姑息。据说,李朶在离开京城时,曾打算逃亡成都,说明他在朱泚反叛以后对自己能否重回京师感到绝望,对能否消灭叛乱的藩镇和长安的朱泚感到前景渺茫。如果不是李晟和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的劝阻,他也许会真的远逃四川。

    李朶一旦遭受挫折立即锐气大伤的状况,从他对待藩镇的态度上可见一斑。德宗对待藩镇态度的转变,使登基以来解决藩镇问题的大好形势和良好机遇,也转瞬即逝。藩镇割据专横,遂成积重难返。

    矛盾之三:对内廷宦官由即位之初的“疏斥”转而变为后来的委重,以宦官掌握神策禁军和担任监军成为制度。

    李朶的父亲代宗,因为是由宦官拥立,所以对宦官很是优宠,特别是派往各地出使的宦官,任由其公开索贿、大肆搜刮。李朶为皇太子时就很清楚其中的弊端,所以即位伊始,就下决心加以整治。在刚刚即位的当年闰五月,李朶派宦官往淮西给节度使李希烈颁赐旌节。此人回京后,李朶得知,李希烈不仅送了他七百匹缣、二百黄茗,还送了他骏马和奴婢。李朶大怒,将其杖责六十以后又处以流刑。此事传出京城,那些奉使出京还没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