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1天(2021年10月28日,星期四)——大数据
今天我刚一放学,就被爷爷奶奶接去大观园做核酸检测了。
上周妈妈去石家庄出差,爸爸也陪着去了,结果回来没两天就从新闻里看到石家庄也出现了确诊病例。
当时爸爸妈妈还在庆幸回来得及时呢,结果很快爸爸就接到了防疫部门和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找他核实去石家庄的情况,并且通知他需要做核酸检测和上报体温。
当时爸爸还奇怪呢,不清楚人家是通过什么渠道获知行程信息的。
他当时分析有可能是手机网络或者火车票购票记录,后来问过社区的人才明白果然是通过爸爸的联通手机号获取到的“大数据”。
这个“大数据”可厉害了,现在人们的生活根本离不开互联网。
而只要通过网络做的事儿,比如买票坐车、刷卡或者电子支付、使用手机信号或者流量、出示各种证件办理业务、或者是暴露在电子眼摄像头下……
只要是跟网络沾边儿的,都会在互联网上留下痕迹。
对这些繁杂的数据进行分析,就能清晰地知道你去了哪儿、做了什么、接下来有可能会怎么样。
这就是“大数据”的作用。
当时妈妈也觉得奇怪,因为有人联系爸爸,却没人找她。
爸爸说有可能是联通在处理大数据方面比移动的效率要高,所以有关妈妈的“大数据”还没有准备好。
然后第二天妈妈就发现她的健康宝无法正常显示了,提示她跟社区工作人员联系。
正好爸爸已经跟社区“接上头”了,就帮助妈妈也完成了“报备”并开始接受“监测”。
看来这移动的效率也不低呀!
然后今天又有社区工作人员跟爷爷奶奶取得了联系。
人家又通过大数据发现我和爷爷奶奶也是每天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的,于是马上安排我和爷爷奶奶也去做一次核酸检测。
所以一放学爷爷奶奶就接我去做核酸检测了。
不得不说,大数据真的是无所不能,而防疫部门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也真的是尽职尽责。
中国就因为有了这么厉害的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