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家里就有银子进项,何乐而不为呢!
周老二媳妇想起什么又说道:“大嫂,你这两天还去不去镇子上了?”
苏氏想着一般都是家里粮食快吃完了,或者是有重要的事情了才去镇子上,多数没事儿基本都不出门的。
她抬头问道:“你是有什么事儿吗?”
周老二媳妇讪讪的笑着说:“奎铭走了很久了,不知道有没有捎信儿回来。”
苏氏知道奎铭为什么要早走,到这不是周老二媳妇可以知道的。她搪塞她道:“大概孩子学业忙,要是有信儿柴老板他们过来就捎过来了,你也不用着急,等孩子休沐可就有空写信啥的。”
儿行千里母担忧,她就一个儿子,怎能不担心啊?大嫂说的有道理,奎铭自己在外面,一切都要靠他自己,吃苦受累的她也看不见,孩子去府城她担忧,如果去了京城她感觉她更担忧,都怪自己没本事,不能和儿子一起去,儿子在外面求读不知道有没有受欺负。她有些想哭,可是儿媳妇在旁边,她硬生生的忍住了。
奎铭可是去学本事了,以后有了成就可不是单一的做个文官,这些都是不可言传的,兄弟媳妇担心也没错,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自己心疼。
苏氏想了想说道:“你也不用着急上火,咱们奎铭是个稳重的性子,贾老板他儿子也跟着去了,咋也会护着奎铭的。”
周老二看了看儿媳妇的脸色,她没有再说担心的话:“我只想着奎铭一个了,把贾旭生给忘了。”
奎铭媳妇当然担心奎铭,只是她也知道奎铭的事儿,学本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不付出怎么能有回报。包括她自己也想学点本事呢,回头相公回来让他大吃一惊!每个人都应该努力为自己拼一把,不管成不成,只要努力了就不会有遗憾。
婆婆担心儿子天经地义,以前两人怎么不着调,可是对待相公他们是没的说。
“娘,您别担心,都道是男儿志在四方,咱们作为家里人只能一味地支持,咱们要做相公坚强的后盾,不让相公有后顾之忧。”
苏氏心里想,周老二两口不着调的时候却为奎铭找了一个好媳妇。看看孩子说的多好,以后奎铭有了成就,这背后一定有他媳妇一半的功劳。
她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