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尝尝。”
“还有我,我也要,给我来五碗吧。”
话是这么一说,可这豆花要怎么打包呢,徐安犯了难。
孙三郎摇摇头,“我不知道,别看我哦。”
这时,一直站在一旁的青年男子开口了,“这豆花怕是不好装,我那儿有竹篮,倒是可以用来装豆花。”
徐安还没说话,那位高兄倒是稀奇上了,“从没听说竹篮可以打水的,这豆花是稀的,敢问要怎么装?”
“对呀 ,竹篮怎么可以装起来豆花呢?”徐安一脸好奇地看向那青年。
见大家都望着自己,青年脸色泛红,“就……就是可以,一会儿我拿来试试。”
说着,他便跑开了。
在此期间,两个读书人打扮的和孙三郎寒暄,这才知道他们俩是附近南安县的,听说这里有大集,特意过来逛逛。
“唉唉,真别说,你还真别说,这竹篮竟然可以装豆花。”郝文斌弯腰看向竹篮底部,“啧啧,滴水不漏,这竹篮不错。”
高湫亦是一脸惊叹,“这竹篮多少钱一个,我买了。”
大家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青年脸上,看得他有些不好意思,“额,不贵,就……十文钱一个。”
两人付了钱,心满意足地提着竹篮走远。
“那个……小哥,你这竹篮还有多少个?要不然我都买了。”
不漏水的竹篮,用竹子编织而成,不过用的竹条都是特别细的,密密麻麻编织在一起,十分地精致,徐安只一眼就爱上了。
“我……我叫阔竹。”卖出去两个竹篮,小哥显得很高兴,主动介绍自己,“这竹篮做起来比较费功夫,只有三个,如今就只剩下一个了。”
“哦,那我要了,这是十文钱。”徐安爽快开口。
阔竹却没有立即伸手接铜钱,他看了看徐安的豆腐摊,“竹篮我可以送给姑娘,不知姑娘是否愿意跟我合作?”
“啊?”
徐安一时没反应过来。
孙三郎整理好豆花的盖布,抬手示意他接着往下说。
“我家世代居于竹海之中,精通竹编竹器,除了这种竹篮,我还会做各种不漏水的竹器,还有竹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