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得。”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往五道岭奔去,由五道岭进入深山中。
路上,阮青青问迟靖骁,“迟大哥,你在附近转得多,你知道哪里有三面环山的撮箕地么?”
“这是有什么说法么?”旁边阮世兴好奇道。
“撮箕地,找水最有利。我们在撮箕处打井最容易找到水。”阮青青慢慢解释道,“如今干旱了近两年,明水估计很难看到,咱们只能想办法找地下水。”
“除了撮箕地,还有其他什么说法表示有地下水的?青青,不如你就给我们大伙儿都说说呗!到时候我们大家都留意下。”阮万锡好整以暇地看着阮青青。
阮青青想了想,“这样也好,我们大家一起想办法。与撮箕地类似的还有‘两山夹孤山,常常水不干’ ,‘两沟夹一嘴,下面有泉水’,‘凸山对凹山,好水在凹间’。”
“这个‘两山夹孤山,常常水不干’说的是在两山夹着的孤立的山,在孤立的山那打井可以找到水么?”阮世兴举一反三地问。
“不是的,是在两山和孤山中间的位置。”阮青青随手折了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个草图给阮世兴示意。
阮万锡磨擦了下下巴,“‘两沟夹一嘴,下面有泉水’说的是两个山沟夹着一个小山,在小山的山脚下打井容易见到水?”
阮青青摇了摇头,“它说的是两边山较长,中间有一短山,在中间山的山嘴处打井,就能出好水。”
“‘凸山对凹山,好水在凹间’,一定是一个山的形状向对面凸出来,另一个山的形状向里面凹进去,凸凹直接相对,在凹山低处打井比较容易出水了!”阮世兴抱臂摇着食指道。
阮青青点了点头。
“不错!”
迟靖骁挠了挠头,“可是附近没有这样的地貌呀?撮箕地倒是有,不过离我们特别远。隔了好几个山头。”
“那可不行!太远了,即使有水,水能不能运回去都难说。”阮万金第一个反对。
阮青青想了下,“还有‘两山夹一沟,沟岩有水流’,‘山嘴对山嘴,嘴下有好水’,‘两沟相交,泉水滔滔’,‘两山相接头,下有泉水流’,‘大山低嘴下,打井挖泉水量大’,‘山扭头,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