娴熟,我们一步一步来。
晒干的麻捻成小麻纱线,绕成麻团的作为经线,绕成“麻芋子”作为纬线。这种绕成团的麻线二十八文一斤,在作坊里帮忙搓麻线的六文钱一斤。在作坊里帮忙纺布的一匹布两百文。如果是自己在家里纺质量又还不错则可以给到两百二十文一匹的价格。”
阮青青这一说,大家都轰动了。
“我直接在这里剥麻吧,之后拖回去晾晒。”
“对!直接卖湿麻不划算!”
“我还是买个剥麻板带回家搞吧!既可照顾家里,又能剥麻赚钱!”
“是这个理,我也赊一个剥麻器回家弄,最近家里的事比较多。在这个作坊里怕是顾及不到家里。而且在家搞,每斤还可以多赚两文钱。一斤的麻就可以回本了。”
大家议论来议论去,最后决定都卖干的麻。
阮青青当场示意怎么用剥麻板剥皮,大家都上手试了试。这一试,之前说要在作坊里剥麻的纷纷改变主意了。
一个铁疙瘩,又不容易用坏。只需要30文,自己多弄15斤就可以把那差价钱给赚回来了,后面更是可以一直用。每一斤都能多赚2文钱,怎么算都是买剥皮板回家弄最划算,还可以照顾家人。最重要的是这个简单易上手,平时忙不过来,还可以让家里的孩子、老人帮衬一把。
到最后每家或赊或买一个剥皮板再带着湿麻回家了。有脑子活泛的想多佘几个,阮青青本就打算普及大家种麻纺布的,自然没有允许。
在大家临走前,还让大家准备好地,她这里有可出麻的根,可以让大家种植麻,这样来年不用跑太远的地方就能有麻可用。种植后,后期也不用怎么费力气打理。
这一则消息更是让大家喜出望外,纷纷摩拳擦掌。
处理好麻的事,傍晚,阮青青、迟靖骁以及雇佣过来的短工又根据阮青青的规划在各村附近划出一块地移栽桑树。
挖坑种树都是短工在做,阮青青和迟靖骁则是负责巡视大家栽种的情况。每到一个村,阮青青和迟靖骁都要见一见村长,并要求他们多嘱咐村民,让大家爱护点桑树林,以后就指望着它们给大家蚕提供食物了。
村长们一听,各个都惊喜不已。
“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