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联合建房,一栋房子分出房间,住上两三户人。
而乾国‘割让’荒草之地的事情,属实无形之中解决了安月的燃眉之危。
只是,荒草之地之所以荒废,也是因为它的环境。
多风沙,少降雨,没有高山与河流,资源太少,不太适合大量居住。
对此,安月的百姓们纷纷自告奋勇,挥起了锄头铲子。
不适合住,那就改造!
没有山,那就挖土填山!
没有河,那就挖渠造河!
原先,汗河围绕安山半圈,终点正是一片山洼。
多年的入水,山洼早就成了偌大的湖泊。
许多百姓还担忧,迟早有一日,那湖泊得溢水。
现在,正好有了方向!
引水入荒草之地,横穿而过,再分出几条细支,从乾国边境的河流中接走,永绝溢水的后患。
李源怎么也没想到,多年以后,他又看见了挖渠造河的工程。
看着百姓们兴高采烈地拿着锄头铲子,自发地前去挖渠,他不禁回想起了曾经那一代安山村民的身影。
眼中都是闪着明亮的光芒,心中都充满希望。
百姓也许愚昧,但百姓却也淳朴。
谁对他们好,他们就记着谁。
什么事情是好事,不用你赶着去做,他们自然会去付出。
当然,如此美丽顺心的开展,都构建于一件事情之上。
那就是——
安月皇帝早早下旨:【参与挖渠造河工程的百姓,每日两枚铜板,管饭!】
为凑此开销,安月皇帝又‘砸锅卖铁’,当了不少皇室内眷的贵重首饰。
这事做的隐秘。
一个皇帝,穷到当卖自己妃子的首饰。传出去,恐怕会被人笑掉牙。
可在安月,知晓此事的百官们,心里都明白。
只要安月的百姓能过得好,别说丢面子,安月皇帝连命都能舍了。
拿出首饰与贵重物品的后宫妃子,以及皇亲国戚们,也并未埋怨不满。
一路那么艰难都走过来了,何况这点小事呢。
她们是安月的皇室,平日享受安稳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