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两宋传奇 > 第66章 州桥明月(2/6)
。萧公子很骄横放纵,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块,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虽面露难色,但也不好说什么,就把剩下的饼拿过来吃了,那个萧公子便很惭愧地告辞了。”

    种浩道:“这个故事很值得后人引以为鉴,王安石此人虽高官厚禄,但并不骄奢淫逸,足见其为官清廉朴素。”张明远道:“不错,作为宰相如此,实在难能可贵。”费无极道:“如若当今宰相如此,便是大宋黎民百姓之福了。”

    种师道神情肃穆之际,推心置腹道:“至于苏东坡,苏学士。想必你们最熟悉不过。嘉祐元年,苏轼首次出川抵达东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穿过剑门关,翻越秦岭,于嘉祐二年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欧阳修,小试官是梅尧臣。二人正锐意于诗文革新,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惊了。”费无极问道:“欧阳修如此看好苏东坡,想必定会抬举一番了,不知欧阳修如何抬举苏东坡呢?”

    种师道笑道:“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东京。”张明远道:“这便是伯乐与千里马了。”种浩点了点头,笑道:“那还用说,这叫做英雄惜英雄。”种溪又问道:“胡扯,他们是文人墨客,非江湖豪杰和英雄人物。你们别打岔,后来怎样,爹爹快说。”

    种师道介绍道:“当他父子三人名动东京,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这一噩耗,二兄弟不得不随父回乡奔丧。嘉祐四年十月,守丧期满。翌年二月,三苏重返东京。治平三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听了这话,张明远等人嘘唏不已,没想到苏东坡父母双亡,是个可怜的孩子,想到自己,张明远和费无极也黯然神伤。

    种溪听得津津有味,便又拉着种师道的胳膊轻轻摇了摇,催促开来,种师道接着叹道:“三年后,苏东坡还朝东京。此时,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苏东坡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而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开东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非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太平世界。熙宁四年,苏东坡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颇感愤怒,于是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