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两宋传奇 > 第73章 妙讲故事(1/6)
    大嘴道:“你们四个人,一人一个故事,但凡文人墨客,帝王将相,市井小民,贩夫走卒。名人也好,寻常人也罢,说说看,师叔要听故事。师叔年龄大了,你们就像对待小孩子一般对待我就好了,师叔高兴,师叔看着你们就高兴。”

    张明远点点头,笑道:“好,好,师叔喜欢,我们自然恭敬不如从命。”

    费无极举手,喜笑颜开道:“我先来,我提议多讲一些幽默好笑的故事,让师叔开怀一笑。师叔心情好了,想必病患也就没那么多了。”

    扁头道:“好,这个主意俺赞成。”阿长点头笑道:“我还提议,这故事要讲的通俗易懂,绘声绘色。”

    张明远道:“那是自然,不仅好听,而且要身临其境,耐人寻味。这讲故事,也有不少技巧,如若让人欲罢不能,也算本事。”

    扁头环顾四周,定了定神色,一本正经道:“俺还提议,这故事按朝代次序讲,不然东拉西扯,一会大唐,一会春秋,一会战国,一会大汉,一会南北朝,一会三国,一会又跑到俺大宋,一会又到大唐。俺们都知道,大唐离俺大宋最近,想必你们讲大唐的故事一定最多。索性讲每个朝代故事都集中讲一讲,好也不好?”众人点点头,对扁头刮目相看。

    张明远寻思:“没想到扁头素日傻乎乎,目下考虑的颇为周全,可见素日也是装傻充愣,不然如何会如此懂得讲故事。”

    费无极心想:“扁头师兄真厉害,考虑的很好。尤其历朝历代的故事,最忌讳东拉西扯,按照年代时间先后次序,这故事就有意思了,前因后果也会藏在故事里。回顾岁月,想必也有许多安慰。正所谓,陈子昂所言极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就是我大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如此,这编年体的好处就是如此。不似《史记》 ,这纪传体,一般人还搞不懂。前因后果就很难搞清楚。当然《史记》以人物为中心,写人自然就比较好。这倒不是说《资治通鉴》就不写人,只是前后次序把握的比较好了。”

    大嘴道:“可别太幼稚可笑,这耐人寻味的故事,自然也要感人才好,这有关忧国忧民,家国天下,忠君报国的故事不妨也说说看,师叔不妨事。听了这等故事,想必会精神振奋,意气风发,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