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刘贵妃把宋徽宗手里的血书接过去,马上递给了太子,太子接了过去看到,上面言道:
陛下:
微臣斗胆上此血书,乃是迫不得已之举,还望赎罪。至此天下大变,国难当头之际,陛下不可恋恋不舍帝位,要以大局为重。百姓如今颇多怨愤,其意在花石纲,陛下如今应禅位于太子,才可安抚民心,以克金人。子承父业,天经地义,乃是古今之理。社稷有主,还在赵氏子弟,非他人之姓,何怕之有?父子相合,天下归心;父子不和,形势危急。父即子首,子乃父足,不必猜疑,乃是一家。何况陛下乃是道家真君,自然知晓测字可知天意。陛下名为赵佶,佶字大有文章。单字一人,实为人主;右字一吉,上士下口,上士所谓天上人间的大学士,才高八斗、才华横溢。独步天下的瘦金体,名垂青史的宣和年。下口所谓四方四正,天下归心。合起来又为一吉,亦是大吉大利,吉人自有天相,天相当继大统,吉星高照之意。不过如今金人南下天下大变,因此佶字又有他意。所谓单字一人,上头一士兵,下面一个口,这口乃四方四正的东京城。恐怕百姓和士兵之心未在城中。而太子名为赵桓,桓字也颇为奇妙。左边一个木乃是大宋江山社稷有主,右边两横之间一个日,实为黄河两岸如日中天。如此看来乃是天意难违,陛下不可违背天意。还望明鉴,实为大宋万幸。
太常寺少卿 李纲
蔡京也接过去看了片刻,掷地有声道:“陛下,依老臣之见,还是议和为好!李纲等人乃是己见,不足为凭。”
童贯附和道:“是啊,陛下!蔡太师言之有理,不如与金人议和且为缓兵之计,金人如若不从,再作他议,未为不可。”
宋徽宗捻须熟思,愣了愣,望着高俅问道:“高卿意下如何?”
高俅忙道:“陛下,太师、童大人所言极是。微臣以为,金人南下必是为国土而来,如今大宋将士都在各地镇压草寇余孽,如若调派进京,草寇连片,成群结队一同围攻,那时我东京将会呈现如此之状:北有金人南下,南有草寇北上。此乃危矣!再者,各地将军进京而来,如若权势大增必会成‘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势,陛下岂不闻汉末董卓、曹孟德之事?到那时太祖皇帝陛下曾经黄袍加身之事便会再现,如之奈何?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