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出来一小碟子,她也不能多吃,常年不见荤腥的肠胃,偶尔见点荤腥,吃一点换换味还好,要是再吃多一点就会忍不住呕吐。
……
其实这个时候,人们吃的最多的还是自己种的各种庄稼种子的油,待收成后拿去油坊榨油吃,像从棉花籽里榨出来的棉籽油,从油菜籽里挤出来的菜籽油,从大豆里挤出来的豆油等……
菜籽、棉花、豆子等,都是自家地里种的,不需要花钱买,除了榨油时要给油坊出一点功夫钱。
所以植物油还是比猪油便宜太多,一斤猪板油三四毛一斤,对村民来说并不算便宜。
但是植物油加热时总有股青涩微苦的味道,远不如猪油那么香那么好闻。
而猪板油是猪的肚子下肠子上的肥膘,形状像一大张一板一板的样子,人们常用它来炼猪油,炼出来的猪油洁白细腻,像雪一样好看,用来炒菜做饭,很香很下饭。
炼油后的油渣子也很香,撒上白糖可以给小孩子当零食吃,撒上盐做大包子很香,像吃猪肉一样香。
因为不是肉,价格又便宜,但吃起来又和猪肉一样香,所以村人们不舍得买猪肉的,通常买些猪板油回去当猪肉打打牙祭,解解馋。
所以有条件的吃猪油,没条件的吃自己榨的油。
苏家就属于没条件的。
苏家吃的最多的就是棉籽油,刘庆华吃的最多的也是棉籽油。
苏妍还记得前世每次闻到棉籽油加热后,灶房里总是弥漫着一股说不出的青涩气,让她闻了总觉得不舒服,饭也吃的很少,一年到头吃不到一点油水的肠胃,到过年时稍微吃点油腥就恶心的想吐。
没少被苏白氏嘲讽天生就是个赔钱货的命,没福气,也沾不得一点贵气。
……
年后办完苏长河和苏爱霞的婚事,苏长江那边的幺蛾子也将要闹起来了。
刘庆华如果坚持留在苏家,她只能努力学习,争取再跳级,早一年跳到县城上高中,把学业的年限尽量压短,早日毕业早日接刘庆华出来。
如果刘庆华不愿意留在苏家,母女两个就要彻底离开苏家,这对还在上初一年龄刚满十岁的苏妍来说,最好能在乡里找个能持续赚钱的行当,能持续供应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