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比他们聪明,人竟然还比他们勤奋上进。不但学习成绩回回第一,就连曾经倒数的体育成绩,如今也遥遥领先。
初三一班的同村少年张玉山,是所有同学里压力最大的一个。
同样来自苏家庄的他,总会被好奇的同学围着,向他打听苏妍跳级的事,苏妍家里的事,和苏妍的学习秘诀……
还有的竟然问他们村里的水土是不是特别养人,竟然养出了苏妍学习这么厉害的学生,还撺掇他下次返校时,将苏妍家的水接一瓶子带回来,让他们喝了也长长脑子,变的像苏妍那样聪明厉害。
这弄的张玉山哭笑不得。
他本就是个踏实本分的少年,不喜欢乱嚼舌根、散播闲话,再加上跟着苏妍忙活了两个暑假的蚂蟥干生意,从苏妍身上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他亲眼见过苏妍顶着炎炎烈日,四处张贴收货告示,到处宣传收蚂蟥干的信息,把宣传和收货两手抓,将蚂蟥干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如火如荼。
有了赚钱的门道,还拉着他一起干,让他在不到一个暑假里,就赚到了好几年的学费,还给家里添置了第一辆自行车。
起初苏妍要他将每一个卖货人的名字、地址、数量都详细记录下来,开始他还不理解,收货就收货呗,人家来卖货,咱给钱不就行了?干嘛还要记人家的地址和数量?本就忙的不可开交,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添麻烦吗?
直到苏妍拿着他记录的那些信息,和他分析讨论,里面的哪些地方的哪些人,可以发展成收货代表,在当地建个小收货点,集中收购附近的蚂蟥干货。他们再以高出统一收购价2元的价格,集中收购收货站送来的货。这样不但能刺激收货站的人自主拓展市场,自主提高收货量,而且还能形成稳定的供货渠道。
他们也不用再费时费力,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跑。他们只需要让出2元一斤的差价,就可以激励收货站的人自发地去开疆拓土,自行想办法提高收货量。他们不仅省时省力,腾出手来去做别的事,还能保证收货量的稳定增长。
苏妍还把从卖货人那里问询到的,以及她实地跑去得来的信息,和他手里的记录信息,进行汇总、拆解、分析,得出哪些地方适合建立收货点,哪些人可以做当地的收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