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她觉得她是村支书家的侄媳妇,苏春江和苏奎仓又是亲堂兄弟,她要是想进食品厂,那还不是苏春江一句话的事。
可苏春江却连一句话都不替她跟苏奎仓说,为这事,周晓丽一直暗暗地跟他这个老公公闹着别扭,这段时间没少摔摔打打,话里话外地让他豁出去这张老脸给儿媳妇在食品厂谋个记账的差事。
可他哪有那么大的脸面?唯一的一次机会,还是苏奎仓找他协助贷款的时候,但凡他那时要是答应帮忙了,苏奎仓就是看他的面子,也能把周晓丽给安排进去,就算不管账,当个一般工人领个工资也行,儿媳妇年轻又识字,还会记账,眼皮子嘴皮子又活络,到时候在厂里也能混的不差。
可他和苏白氏被那三万元的贷款给吓破了胆,他干了一辈子,当了一辈子老农民,别说三万元了,就是一万元的大钱,他都没见过!食品厂是个啥玩意?看不见,摸不着,能不能成还不知道。他活了多半辈子,就没见过哪家农民还妄想着要开大厂子当老板的?食品厂成不成另说,他要是答应贷了款,那债可就是实实在在地背在了身上,一家3000块的债,他一家人不吃不喝得干上几年才能还上?
所以苏奎仓来找他的时候,磨破了嘴皮子,连许诺他不用还钱的话都说出来了,他和苏白氏都没敢答应,儿子们那头不用他操心,个个都精着呢,自然也不会担心。
后来事情果然如他所料的那般,苏奎仓气哼哼地走了,再没拿贷款的事来烦他,儿子们也都躲出去了,没见苏奎仓的面。
他自以为自己和儿子们都聪明,躲过了一劫,谁知道村里的地主婆子给出面做了保,谁知道后来贷款竟然给批下来了,谁知道食品厂竟然给建起来了,设备也都买进来了,村里但凡参加了厂房建设的人家,家家都有去工厂当工的名额,就他家没有,他这才着了急。
老妻埋怨他,儿子埋怨他,就连儿媳妇也埋怨他。
老妻埋怨他,他也埋怨老妻,但是说来说去也就他俩自己私下里说说而已,他俩哪还有脸皮求苏奎仓给他家孩子安排个工作啊。
哪谁知道老大媳妇早就有了心思,一天里提了好几次想进食品厂当个管钱的会计,见他还没动静,就抱着孩子,当着他们公婆的面,和老大动起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