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联大楼虽然号称 “安城县第一大楼”,其实说白了就是座独立的三层小楼,但却已经是目前整个安城县楼层最高的大楼了。
所以这个时代的纺联大楼在安城县被叫做第一大楼,倒也名副其实,算不上夸大其词。
轻工业发达的那些年,安城县的纺织业一度欣欣向荣,成为当地的产业支柱和纳税大户。厂子便以业务拓展的名义,向县里申请了这块地皮,并盖起这座了三层的小楼。
三层的楼高,在当时遍地都是平房的安城县可谓是独树一帜,有了纺联大楼,才有了后来陆陆续续盖起来的二层小楼。
纺联大楼的外层楼墙上,全部用白色和蓝色的马赛克瓷砖进行了装饰,高昂的修建和装饰费用,让至今的安城县居民们提起来都津津乐道、啧啧咂舌。
纺联大楼的内部装饰也颇符和当年的审美,最好最显眼的一部分场地,自然用于出售自家厂区生产的各式产品,一部分场地以较为低廉的价格出租给了职工家属开各种商铺,另一部分场地则以市场价出租给了县城里做生意的人们。
安城县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城区已经逐渐在向外拓展。纺联大楼所在的位置已经成了安城县的中心地带,大楼斜对面就是屹立不倒的新华书店,依此东西南北延伸,便是沿街各色店铺、县委大院、县武装部、法院、服装市场、批发市场、菜市场等政务区和商业区。
这一时期,受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国企的经济效益受到全面影响,诸多国有企业发生的大面积亏损不仅与企业机制有关,更与政府层面的宏观经济调控有关。
大领导提出的国企改制被从上至下粗暴地执行开来,90年代的国企改制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远不像千禧年之后那么规范、透明。
面对国企大范围的亏损、破产,政府唯一的处置方式便是将国企推上了社会,推到了“公海资本”的面前,一卖了之。就像省里的诸县,在国企改革的十余年间,将下辖的所有国企全部卖了个干净,竟然还成了全国国企改制的学习标杆。
此次国棉厂便是以出让国有固定资产的方式,将纺联大厦整体对外出售,所得费用优先用做职工补偿金,以妥善安置下岗职工。
为什么要采取出让企业资产的形式来获